卫发智
青海省果洛州委党校,青海 果洛 814000
当前,高校文化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中西方文化碰撞引起高校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紊乱,如有的大学生政治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模糊、民族意识纠结,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高校文化发展的生命力;另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织导致高校大学生文化价值观错位,很多大学生“中庸”思想与竞争意识同在,“重义轻利”与功利主义并存,认知与行为相悖,不少大学生工作学习缺少动力,不求进取。认知与行为相悖是高校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冲突的一个重要表现。
(一)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青年高校大学生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敢闯敢拼,是最活跃的社会群体,能否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成才、对构建和谐校园、实现校园现代化和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二)有利于构建高校文化长效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研究,对于发挥校园文化熏陶渗透作用、发挥校园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发挥实践养成的重要作用、构建长效保障机制、调适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要把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高校大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大学生人生观的支点,是战胜困难、明辨是非、树立自信的有力武器。正确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方法,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方法广泛运用到学习工作中,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使人生少走弯路,树立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努力打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统化和体系化。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就是建立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因此,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系统化和体系化的理念,通过教学内容与学习实践的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入脑入心。[1]
其次,大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创新经验,多形式多角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今社会中西方文化冲突,意识形态斗争激烈,这也给了我们很多鲜活生动的教材,要善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与社会热点结合,促进大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发展。十九大的召开,给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理想信仰为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明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牢固树立坚定理想,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进一步培养高校学生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时代品质,提升高校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创新动力。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增强他们的诚信意识和自律品质。[2]
最后,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生思想还处于成长期,在现今复杂社会中,思想发展受制于很多因素,但是主体因素最为关键,要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脑入心,教师要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要抛弃传统的大道理枯燥理论讲解,学生一知半解昏昏沉沉的局面,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学生天生喜欢新鲜事物,喜欢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知识,如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事例和最新动态融入教育教学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始终保持先进性,时代性、教育教学就会有高质量、高效率;在课堂上,老师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广泛运用互动式的情景式的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进一步树立大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拓展先进校园文化传播途径,建设坚强宣传阵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体系产生实效[3]。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先天优势,很多高校因为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文化内涵而远近闻名。文化的感染力是深入人心,历久弥新的,它是一种独特的,难以模仿的特殊力量,通过创造一种特殊氛围环境,达到陶冶情操,改变在校学生成长路径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一种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具有明确影响作用的因素,因此,高校要有意识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培养高校学生各项素质,提升高校学生文化品位和应用能力。[4]
因此,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第一要优化校园文化硬件建设,如修建文化大道、校园生态化艺术化的建设、校园典型地标性建筑的打造等。第二要提升校园文化软件建设,要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推动优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提升校园文化育人水平,将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长远发展目标相结合,大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体系,夯实高校实践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类文艺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高校大学生合作精神,营造自由竞争的氛围,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将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现在是信息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高校大学生群体,运用互联网的频率和能力大大超过普通的群众,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大学生认识世界、相互沟通的主要途径。但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监管薄弱,一些不良的思想和别有用心的势力也以此作为渗透影响的重要阵地,如果高校大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很容易在网络中迷失方向,人云亦云,对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逐渐弱化,甚至陷入网络色情、拜金主义、暴力活动等不良文化的毒害而难以自拔。[5]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做到教育引领化,才能有效激发起高校大学生认知的主动性和敏感性,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通过教育典型性和社会实践的切实体验,来理解和印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使之真正成为爱国爱党,忠诚善良,善于合作和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