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20-12-08 13:45:45王大洲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王大洲

(平阳县水头镇第二中学,浙江 温州 325405)

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数学老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拥有创造性思维。

一、构建创造性思维教学范围

教学氛围的创建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数学老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令学生全面提高创造性思维。除此之外,还应重视教学氛围的创建,使学生在数学老师的引导下,快速了解所讲述的课堂内容。比如,在教授《从自然数到有理数》这一章节时,数学老师可以根据正负数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课堂情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掌握所讲知识,达到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目的。除此之外,在教授学生负数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负数知识与日常生活联想起来,例如天气预报负数的表达、存折上的负数代表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方法

教书育人是数学老师的职责所在,因此,这就需要数学老师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学习的方法,才能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这就需要数学老师让学生明白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只有他们从心底接受想要学习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配合老师,感受数学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魅力,使学生通过思考感受创造性思维,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加深数学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三、鼓励学生自主开展思维猜想

数学老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进行自主想象,学会独立思考。以《平均数》为例,数学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小红身高1.4 米,游泳池中间最深处为1.6 米,最浅水深1.1 米,请问游泳池中间区域水深多少?小明可以去中间水域游泳吗?当学生听到问题时,就会主动进行思考,这对学生尽快了解、掌握课堂内容是非常有帮助的。由此得知,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猜想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充满好奇,从而进行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推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目的。

四、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其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有的数学题型有多种解题方式,以《二元一次方程》教学内容为例,可通过消元的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消元方式,其中包括带入消元法、整体代入法、加减消元法以及顺序消元法。因此,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时,数学老师可以增加学生的做题量和做题范围,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做题,而且是各种不一样的题,通过这种方式的锻炼,帮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从而形成数学解题思维。

五、开展多元化思维模式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双向思考和逆向思维。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点:1.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目标和内容是数学老师展开教学的重要基础。因此,数学老师可根据课本内容展开针对性教学。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3.通过增加学生的练习题,让学生熟悉了解解题思路,促进学生解决数学难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达到多元化思维的形成。

六、尊重学生主体性,营造开放的数学教学课堂环境

通过提高学生的主体行为及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从而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接受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另外,数学老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时,数学老师还需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比较开放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不会主动思考,也就不能形成正确、系统的思维能力。而在课堂当中,使用正确的方法,可以有效调节课堂氛围,还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

七、结论

通过上述得知,数学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初中生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数学老师,通过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境,教给学生有关创造性思维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利用多元化思维解决问题以及进行多元化思维模式训练的方式,使得学生在掌握初中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