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0-12-08 13:45:45潘玉红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潘玉红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八中学,山东 德州 253500)

随着我国新课改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它对初中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它不仅要求初中的语文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基于此,本文对情感教育的特点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条件

由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比较复杂,所以如果学生没有较强的语文思维,就不能对具体的语文知识进行全面理解。教学活动主要是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实施的。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认识,加强学生对本文情感的解读,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愉快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产生积极愉快情感

随着人们对初中语文课程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要想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就要重视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语文情绪状态。情感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是现代教学理念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基础,它在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同时,又创新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发展特点出发,去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和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品质

虽然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还并不完善,对初中语文教师过程中的情感知识等并不能进行深刻理解。然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初中语文知识的认识,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运用情感导入,营造情感氛围

一个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也是优质课堂的重要保障。如何设计一个好的导入,是教师应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其实,课堂导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情感则是其灵魂所在。一段充满情感的表达,必然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情感理解和表达的氛围。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寻找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将这种情感因素进行加工和改造,设计一段情感导入来吸引学生走入文本情感之中,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体会情感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法,它能够直观而真实地将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情境之中去体会人物的情感经历和情绪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情感内涵和意义。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来为学生播放相关情景的画面以及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以及画面之中去深入体会和感受作者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效果。然后,教师再给学生播放名家朗读的视频,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感受诗歌中所展现的黄河形象和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基调。这种教学情境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的真实情感和独特魅力。

(三)注重生活体验,丰富情感经历

任何一篇文章必然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情感是文学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只有有着较为丰富且多样的情感体验和经历,学生才能够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进而深入体会文章思想价值和内在含义。生活则是情感的来源。如果仅仅依赖于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去体会情感,则必然会脱离生活实际而无法使学生真正感知文学的魅力和情感的价值。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在生活之中去观察和体验,在实践之中获得多样的知识和多样的情感经历,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认识学生独特的感受,加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要想在我国教育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不仅要对其有效性进行探究,还要认识到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从学生的情感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模式,认识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根据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利用主动积极的思维,去参与情感活动,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受到情感熏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加强学生对具体内容的认识。

总结:综上所述,情感是一个相对较为抽象的概念。人的情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一个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注重研究和探索教材文本内涵,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自身的情感因子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用情感去启发情感和化解情感,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