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洲美术教育理念与差异

2020-12-08 13:45:45李丹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李丹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吉林市 132000)

中国与欧洲美术教育理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众多的差异中,主要以文化差异最为明显。由于在审美角度、教育观念、生活环境、民族特色等方面存在的不同之处,导致人们在对音乐知识进行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产生的感觉和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中国与欧洲美术教育理念存在的差异给予正确认识,能够使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得到有效提升,从而能够对事物的差异进行理性对待,改变对欧洲美术教育理念的排斥行为和对我国传统美术的忽视,最终为我国美术朝着多元化、包容性方向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

一、中国与欧洲美术在主导思想方面存在的差异

(一)中国美术思想

对于中国美术思想而言,对“天人合一”这一状态比较崇尚,这也是中国人在对“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进行处理的基本思维模式。其主要特征体现在,对自然界的一部分充分认知,提倡人要对自然界规律的服从,提倡自然规律和道德原则同样重要。在美术教育领域,中国人对“情理”和“真善”、“直觉”和“认知”的统一与结合比较看重。而这一思想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所尊崇的学派具有加大关联,如:道家对“妙”的追求、儒家对“和”的追求、佛门对“圆”的追求。在中国美术作品中,不仅要求形态相似,而且还要求神态相仿。男子的形象大都以“衣袂飘飘、相貌奇古”为主,女子的形象大都以“腰细肩削、明眸红唇”为主,通过一些具有象征性的表现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将女子的曼妙、男子的雄伟等人物特征充分体现出来。中国美术作品在展现情景的过程中,对留白手法比较重视,通常大量使用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对作品与自然进行有效的衔接,对意境与韵味比较看重,使绘画者的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二)欧洲美术思想

对于欧洲美术思想而言,对理性思想以及“二元论”的世界观比较重视。从“二元论”的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创作,强调自然的“外境”是一件被模仿出来的事物,对应的美术作品也就是模仿品,二者之间具有的区别非常明显,彼此关系也泾渭分明。对于美术作品而言,应该以一件客观事物的身份存在,为人们提供欣赏服务,观赏者作为认知的主体,对自然与美术作品之间的鸿沟是无法翻越的。但是“二元论”世界观的出现,使欧洲诞生了解剖学、透视学、定点色彩学等多元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科。欧洲的美术作品主要对诠释人物生理结构给予了重点关注,对人体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生理结构有着充分的了解。欧洲美术作品主要强调“以形写形”,不仅要求美术作品与参照素材高度相似,还对透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能够直观地将物体特点更加传神地表现出来。

二、中国与欧洲美术在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的差异

(一)中国美术教育观念

1.实用技能的美术教育观念。与使用技能相关的美术教育理论最早出现在《考工记》中,其中就已经有“设色之功”思想理念。现代社会对实用技能的美术教育的理念更加崇尚,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

2.伦理教化的美术教育观念。与伦理技能相关的美术教育理论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其中倡导美术作品应该具备通过“象物”和“图物”的有效利用,使人们具备能够明确分辨善恶的能力。这种对伦理教化较为倡导的美术教育理念,对人们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心性雅化的美术教育观念。与中国的诗词、乐器相似,中国的美术作品能够对人的情操进行陶冶,被人们视作高雅之物。在中国人的思维意识中,美术作品不仅“内可以乐志,外可以养身”,并且流传着“品国画等于品人”的说法,能够将心性雅化的美术教育观念充分彰显出来[1]。

(二)欧洲美术教育观念

第一阶段:在古希腊雅典时期,绘画艺术教育作为雅典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绘画能力的艺术人才,而且还为这些艺术人才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此时的欧洲国家认为,美术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能够准确判断善恶美丑,也是一个人发展内心“真善美”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二阶段:在中世纪时期,美术教育只是单一的工匠教育,学徒通过拜师、在画廊追随老师等方式进行学习,包含着大量的谋生成分,与第一阶段相比,美术教育和美术学习此时的地位极低。

第三阶段:文艺复兴时期,在教育方式和“人本主义”的影响下,美术教育重回人们的视线,在素质教育中又重新将美术教育罗列其中。在此过程中,美术教育理念产生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化和理解化,而且加入了多元化的学科,如:解剖学、色彩学、透视学等。

第四阶段: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欧洲美术教育对绘画的实用功能更加重视,并且对美术作品在精神方面具有的作用更加关注。

第五阶段:主要指的是从二十世纪开始,欧洲美术教育对艺术的自由创造和意识的自发表现更加重视,并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2]。

结束语

根据上文围绕中国与欧洲美术教育理念以及存在的差异,展开的系统性分析和全面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作为一种能够证明人类发展过程的文化现象,美术教育是文化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为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的文化形式和地理位置,造成中国与欧洲美术教育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中国与欧洲美术教育形式也具有明显的区别。中国美术教育理念具有较高的精制性和细腻性,欧洲美术的教育理念则更加偏向自然、贴近社会。对于现代化美术教育理念而言,应该将中国与欧洲美术教育理念给予足够的包容,使二者能够更好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而为美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积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