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20-12-08 13:45:45崔冠锋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崔冠锋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糜镇大田小学,山东 德州 253509)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学生身心都处于未成熟阶段,培养学生在语文阅读概括能力上更是重中之重,对于处在高学段的学生们来讲,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更加注意。对于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养成,不能急于求成。

一、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定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概括能力指的是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内容进行赏析,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最后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要表达的内容概括出来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在一开始培养阅读概括能力时最应当注重的便是文字的累积,同时也要有一定的阅读量,学生在读一篇文章的同时,也要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各种类型的文章对于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都是有益处的,高段学生正是训练孩子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主旨的起步时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文章细细的评读,再加上老师在旁边的悉心指导,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风气上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提高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方式

在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深入分析阅读文本,注重阅读和积累,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创造一个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一)合理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和理念

教师在教学方式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阅读教学活动的效率,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此来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开展讨论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将阅读教学的互动效率进一步提升上去,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够将阅读有效性提升上去。

(二)立足课本,由易至难

读书时要将书本的内容记到心里,可以进行朗诵,正所谓“一口吃不成胖子”,任何的学习都是有一个过程的,从简单易懂的文章出发,慢慢去读有难度的文章,循序渐进。那么培养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阅读概括能力也是这样的。在阅读时,可以让学生们高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课文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也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理,让学生们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多多练习,从文章出发

一篇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所在,而文章的段落就是一棵大树上的分支,虽然不起眼,但是不可分割。往往在段落上就能找到文章的主旨,将每一个段落的段意整理归纳进行概括,以题目为中心用发散式思维思考。高段学生在这个阶段可能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教师对学生阅读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或者补充,也可以让学生们理解得更加有深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水平也一定会有提高,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多练习,把这种具有专业性的训练放在首位。教师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观察到许多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但是有的同学苦思冥想也想不到结论,教师应当选择因材施教,不是一味为了阅读而读,而是要让学生们都可以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在阅读时的感受和见解。

(四)综合实践,融会贯通

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只有走出课堂,迈入生活中的步伐,见得事物多一点,对生活的感悟便也多一点。阅读文章达到一定的“量”,必然会产生一定效果的“质”,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都拿来让学生进行拓展,所以课后的时间学生们应该利用起来,增加自己的视野。单一的训练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是不足的,也会引起学生对阅读的疲倦,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当以许许多多的形式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如,用办手抄报、板报,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评比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乐此不疲。

总结:总之,阅读概括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学生初具阅读能力的时候就应该进行对这项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们的阅读概括能力是有很多的方式的,无论是哪种方法,只要是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的都可以采纳试用。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做好对学生们的引导工作,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倡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知识的抽象能力。在累积知识的情况下,高段学生的语文阅读概括能力会有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