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中卫市第十小学,宁夏 中卫 755000)
陶冶教育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陶情冶性达到塑造良好个性的教育目的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人与人,人与环境相统一的日常接触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影响,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陶冶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师爱是教育最基本的因素,没有师爱就没有良好的教育。学生一旦发现老师关心、爱护、帮助他们时,学生从心里感激老师,深受鼓舞,对学习充满信心。反映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力争上游的心态对老师的要求也会积极接受。相反,如果受到老师的冷漠和歧视,就会产生一种敌对情绪,得过且过、混日子下山,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有经验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充满爱心,循循善诱。孔子说得好,“诲人不倦”。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明显的例子。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学生是有理想,有感情的人,这就要求老师不能忽视感情因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只有这样老师的严格要求,才容易转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麻田桑麻,不扶自直”,孟母三迁就是很好的例子。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还没有定型,正处在发展变化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至关重要。在精心创设的优美环境中,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旷神怡,奋发向上的良好心态,而且能使学生比学赶帮、互相促进,酿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迸发出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老师要根据教育的目的运用教育艺术和机制进行选择设计,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在良好环境的影响下,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心情舒畅,不断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和巨大的力量。
在思想品德课和班会主题课中,老师应重视社会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实践表明,学生参加各种有意的社会活动美化学生心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途径。中小学生的感情脆弱,可变性强,好说好动,容易冲动,情感丰富、求知欲望强烈。诱导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比如,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到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听听激动人心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聆听先进实际报告会、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等等都能从不同的方面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培养学生产生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陶冶他们的心灵。陶冶教育法要求,应用陶冶教育一要热爱学生,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建立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教师关爱学生、帮助、诱导学生,学生才能尊重老师、敬佩老师。学生和老师、老师和家长、家庭和学校、学校和社区、社会,共同搭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钢铁桥梁,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稳定的心理场,学生就会容易接受老师的影响。如果不热爱学生,师生感情疏远,心理距离大,那么这个老师就不容易被学生接受。老师提出的要求,学生更难认可。老师要爱岗敬业、弘扬崇高无上的职业道德,要忠诚担当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真诚的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这样情感陶冶才能落到实处。二要精心选择、设计,创造教育环境。对于发展中的青少年来说,环境影响非常重要,健康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价值观、起迁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老师应结合客观条件进行选择、设计,创造环境并努力排除消极因素,充分弘扬积极因素,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向上的发展。三是用真善美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性情要真实、恰当、持久。老师对学生要开门见山,胸怀坦荡、循循善诱、情真意切,以诚相待,不能言行不一、不负责任,更不能言不由衷,虚情假意。要鼓励学生自觉的接受思想陶冶,当然,真诚的情感,必须持久才能发挥感化的作用,否则老师的情感像三岁的孩子,喜怒无常,言不由衷,朝令夕改使学生难以琢磨,不知方向和目标。所以老师要善始善终、以情感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当坚持目标、持久稳定,持之以恒。
常言道:“身教贵如言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老师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时,老师可以起带头作用,可以做示范作用。老师在日常行为中,点点滴滴上做学生的表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宁夏中卫市第十小学处于城乡结合部,由于班级的学生来源较复杂,学生年龄较小,劳动任务较大,所以在日常的工作当中,特别是在大扫除、清理校园等等工作中,学生有时候不知道怎样干才好,于是老师要亲临现场,亲自指导,有时要亲自做表率,才能做得更好,更认真,更彻底。我经常带领学生真抓实干,做手抄报,做手工剪纸,做钻石贴,做手工等等,把工作兢兢业业地做好,学生看在眼里,喜欢在心里,工作就做得比较顺利。
总之,在大力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应该注重学校德育的研究与改革工作,交流工作经验,总结和推广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成果,构建新时代中国梦的德育理论体系。为实现伟大而光荣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