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漫谈

2020-12-08 13:45:45雷新颖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雷新颖

(河北省保定市前进小学,河北 保定 071000)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就是《找春天》,课文中写“孩子们脱掉了棉衣,奔向田野寻找春天,小草探出了头,野花一朵两朵的开了,树木吐出了绿芽,春天真的来了!”孩子们在读文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学习完课文,我结合实际做了拓展,引导他们回到“真实”,就从我们这里春天的气候,天气的寒冷,大家的穿着来感受隆德的春天与课文中描写的不一样。我告诉孩子们:“我们这里地处北方,课文中描写的是南方的春天。想想、说说我们隆德的春天。”大家想了想,有人说话了,霍昊说:“春节早都过了,我还穿着大棉衣,树木都光秃秃的,根本看不到花草和绿芽的影子啊!”赵启轩说:“早晨上学时我们嘴里哈出来的气都是白的,手冻得特别疼。”胡宝乐说:“既刮风又下雪的,田野一片白。”我直夸同学们抓特点抓得紧,说得到位。趁热打铁让他们动笔写写我们隆德的春天。苟宣萱写道:“春天来了,我们这里看不到燕子,听不到青蛙的叫声,只觉得寒风扑面。树枝光秃秃的,我盼望着穿裙子呢,太阳公公快点露笑脸吧。”杜逸品写到:“今天又下雪了,把麦苗、小草、小花都吓得不敢出门了,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春天快来吧,让花儿红,草儿绿,燕子来。”朴实的语言体现出孩子们的童真,也说明了老师引导的重要。

学习是逐步积累的过程,它的原则就是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部分到整体,小学作文训练也是这样。一到三年级就开始写整篇文章是困难的,加之一个班的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不做扎实到位的训练,学完一个单元就按单元话题写作,大多数学生觉得无话可说,也会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就害怕写文章了,所以我一般先教学生从片段入手,这就好比美术老师教学生画人体头像,先要逐一进行口、鼻、耳、目的单项素描练习,然后画头像,小学生学会了写片段,写大作文也就不难了。

在学习了二年级新课程标准教材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槐乡的孩子》四篇课文之后,说、写训练的话题是说说我们的课余生活,然后写好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家人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这是学生第一次自己写文章,不论说还是写,都很重要。说话前就要用到前面我们语文训练中的积累,围绕中心说完整话,说通顺的句子,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引导学生明白课余生活的含义,总之除了学习生活,在家里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自己喜欢,肯定是快乐有趣的。

我引导孩子们说说自己觉得最开心最有趣的事,家在农村的孩子说的话题是摘杏子,跟爸妈干活,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在河里捉泥鳅,上山采野花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而在城市生活的孩子,他们的话题就截然不同了,有说打乒乓球,学习舞蹈,跳皮筋,踢毽子,逛公园、游乐场,也有诉苦父母给自己报了太多辅导班没时间玩的,向往农村孩子无忧无虑的生活,渴望亲近自然。

有了这么多的话题之后,我引导他们把自己最快乐的或者最不喜欢的课余生活写出来,只写一个片段,然后读给大家听,师生共同评价,看谁写得最好,精彩在哪里。表露真情实感、朴实、切合实际的习作,老师特意地讲解、表扬,让孩子知道我们写作就是来源于生活,再加上通顺流利,能有好词好句就更棒了。刘凌鹤写了自己和小伙伴们在渝河捉泥鳅的经历:“一看到小伙伴们在小水塘中捉到好多泥鳅,我也挽起裤管下了水,看到许多泥鳅聚集在一起,像在开会,趁它们不注意,我伸出双手去捧,捧出来却只有水,没有一个泥鳅。原本捧在手心的泥鳅一眨眼间就不见了踪影,一个下午,我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抓住了五条小的。不过心里还是乐滋滋的。”

我们班的王瑞龙平时少言寡语,一次才艺表演时,他阴阳怪气的学习电视上清朝太医拜见慈禧的场景,有模有样的,乐得大家前仰后合。展示结束,习作练笔中,平时写作一般的魏雪描写他的动作、神态、语言特别到位:“当王瑞龙手提花手帕,翘着兰花指走上讲台,大家就已经笑弯了腰。只见他从容不迫的一跪,还说:‘给老佛爷请安’。紧接着他转身,娇滴滴地说:‘爱卿平身’。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电视镜头中慈禧矫揉造作又板着脸的样子,再要是给王瑞龙穿一身戏服,那他就是慈禧了!”最后修改自己的习作,写在作文本上,自己的大作就完成了。久而久之,不经意间就掌握了写作的方法。

这个练习让我明白了教学生习作的办法就是实在,你引导到位,设计适合他们的实际,谁都有话可说,描述会是那样生动、朴实、真切。这种随堂训练不是一次,而是经常,现学现用,大多数同学会留心,注重收集自己写作的素材。这样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当你有时进行自己设计的游戏时,真是功到自然成,“实”字最管用。

课堂上要注重关心他们的生活,更要关注他们心里的快乐和委屈。比如写“我学会了------”这个半命题作文,习作前一周课堂上注重引导、启发,让大家有意识地为这个话题做准备。我启发大家,人一生要学的东西特别多,学到的本领不止一样,你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哪一样本领花费的时间最多,最艰难,付出的最多,最后尝到了它带给你的甜头,享受到了快乐。写作之前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大家说说学本领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学生补充题目时,老师注意新奇、与众不同的题目,打开大家的思路,说话时抓住“学会”,这样有目的性的强调,题目也就花样繁多了。补充的不单调,就不会从立意上千篇一律;其次要有温馨的提示,体验是自己的所感所想,难忘的心理过程,自己的收获,好习作就会呈现在你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