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的途径、现状和建议

2020-12-08 13:45:45刘晓强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刘晓强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各地的关注推动下,中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发展快车道。如何构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特别是如何将中职、高职、应用本科教育上下贯通,实现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实现无缝衔接,构建与之相适应、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落实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一、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途径

(一)“3+2”中高贯通

中职生前3 年在中职学校学习,后2 年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须参加中职接高职统一考试,合格者录入高职院校,进行两年学习。考生毕业后,颁发大专学历文凭,省去了学生再次参加高考的“麻烦”,考生也能够早1 年拿到高职院校大专毕业证。

(二)“五年一贯制”

又称“初中五年制高职教育”,高职院校招收参加中考,并达到录取成绩的初中毕业生,初中毕业学生直接进入高职院校进行5 年一贯制培养,实行“3+2”分段教学,即2 学年中职教育课程学习,2 学年高职教育课程学习,1 学年企业顶岗实习,最终由高职院校颁发 高职大专学历文凭。

(三)“3+4”中本贯通

即中职-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它是指选拔部分应届初中优秀毕业生进入试点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学习3 年后,再经考核测试,进入对应本科高校学习 4 年。学生经转段考核测试进入本科高校学习,学业成绩达到相应标准,取得所在高校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四)“3+2”高职本科贯通

高中生参加夏季高考,以专科生身份进入试点高职高专院校学习,前3 年在高职院校培养;第3 年经专升本考核测试,择优选拔部分学生进入衔接本科高校学习2 年;高职本科院校联合制定“3+2”分段培养方案,培养本科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2”不是专升本的复制版,而是从职业需求出发,在满足完成特定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尽量保持知识体系的完整。

二、我国中本贯通与高本贯通的现状与人才培养定位

(一)关于中本贯通

1.中本贯通的现状。2014 年,上海的首批“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在3所中等职业学校和2所本科院校实施,该模式采用“一年甄别、3 年转段、7 年毕业”的方式进行试点,其中“中职+本科”学习年限为7年。“中本贯通”的招生对象,为符合当年上海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报名条件的本市常住户籍应届初中学生,首批计划招生120 人。试点院校和专业对接情况如下: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石化王业学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对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机械工程(数控技术)专业,对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注重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专口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规格上,除专业能力外,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上,总体上呈现出两种情况。一是,根据贯通需要以及专业自身的需要,做了应有的规划和改进;二是中本贯通学校和专业不应照搬本科原有的培养目标,体现出贯通培养的特殊性与差异性。

(二)关于高本贯通

1.高本贯通的现状。“高本贯通”是“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采用“全国统一高考+专升本考”的方式进行招生,采用“3(高职)+2(本科)”的五年学制进行人才培养,旨在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

2.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职院校与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灰领阶层,即介于研发型工程师和一线操作提供人之间的一线工程师。因此,改革与高职贯通的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本贯通成败的关键。

三、对中高本贯通式人才培养的建议

除了大多数地区都采用了中高职3+2 的衔接模式之外,还没有哪种模式能在全国推行,特别是对中高本贯通式人才培养这种模式还很少有报道,对于目前的状况来看,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牵头,行业协助,统筹规划

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牵头统筹,行业协会等参与一起制定各层次专业目录和专业标准,兼顾学历与技能,明确哪些专业是自成体系的,哪些专业是彼此贯通的,具体哪些专业可以建成中高本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市场导向,校企协同,系统设计中高本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大多数地区的中职、高职、本科衔接主要体现学历层次上的衔接,而职业技能的衔接尚未形成,可以发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职教集团等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形成真正的中高本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政策引领,健全机制,全面保障中高本贯通式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

目前中高本在衔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分互认问题,由于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所属的教育主管部门可能不同,使得各地区各院校之间学分的制定上存在一些差异,造成学分无法互认,这就需要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相互协调,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保障中高本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推进。

(四)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配套的校企合作机制

不断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制度政策,吸引企业积极主动投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来,比如确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办学主体地位、建立职业教育企业引入资格制度、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相应责任和义务、规定企业应享受的减免、优惠及处罚条款。创新发展校企合作发展机制,如建立现代学徒制、区域性职教集团等,全面服务和保障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