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改下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创新策略

2020-12-08 13:45:45何金凤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何金凤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化皮镇中心校,河北 宽城 067601)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教学现象,改变假大空盛行,作文内容空泛的教学现状。因此,教师要改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在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使小学作文教学走向创新的多元发展的方向。

一、小学作文教学创新,作文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从表达方式来说,鼓励自由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下划分三个阶段目标,通过认清每一阶段目标,全面了解小学生阶段特点和学习特点,作文教学需要进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精神领域,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哪些主导的交际活动。

(一)低年级写话是写话期

什么是“写话”?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写话目标规定:“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二)中年级习作是过渡期

这个“过渡”指的是由“写话”向“习作”的过渡。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目标规定:“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在写作规范上要求“不拘形式”和“写清楚”,就是从低年级练习写话到高年级练习“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过渡。

(三)高年级习作是“初级作文”

这个“初级作文”指的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目标规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四)以课标规定的“保底目标”为基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过去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是应该达到的要求,现今的“课程标准”却规定的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也就是“最低标准”,或者说“保底目标”。这种变化,就把“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思想落实到了课程标准之中。我们应该以课标规定的“保底目标”为基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二、小学作文教学创新,作文教学题材要多元化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创新,要将创新作文题材作为重中之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作文似乎永远围绕着美好生活的歌颂,远大理想的树立,感动事迹的宜扬为主题展开,以这些为题材的作文似乎才是符合小学生的作文要求,才符合应试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小学作文中传播正能量是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但是这些传统题材下的作文、大、空,内容空泛,事例单一,互相抄袭,完全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限制了作文创新思维的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要创新,作文教学题材要多元化。在“全国首届新体系作文青年老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中,教师们都能抓住根本,百花齐放。如董尚元老师的《我家还缺啥》引导孩子们从观察最熟悉的家庭环境开始,学习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感情。当孩子们动情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渴望时,老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课改后,作文教学的题材多元化,学生的创造性不断被激发,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解脱出来,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水平不断提高,作文成为学生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

三、小学作文教学创新,加强对小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

(一)善于观察的习惯

现在许多学生不会写作文,主要原因是学生不善于观察,缺少对生活的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用我们的眼睛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如李维勇老师的作文课《小蚂蚁历险记》,选择小蚂蚁作为故事的主角,可谓匠心独具。对于孩子来说,动物永远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小动物中,孩子们经常观察蚂蚁,小蚂蚁已经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老朋友,李老师在作文课导入,看“蚂蚁找食”图片,进入故事的情境,为之后入情入境的练习打下了基础。在这作文课例中,李老师并不满足单一情节的叠加,力求一波三折,大情节中有小情节。比如把蚂蚁搬运食物路上赶上大雨、遭遇大河、碰上天敌的经历进行串联,使本课童话故事创作的大情节浑然天成,而后面红蚂蚁的出现,更使童话故事曲折动人,引人入胜。

(二)勤于积累的习惯

要引导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如此,如果对写作的内容一无所知,那么写出的文章就是空洞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造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多积累知识。

(三)培养学生多阅读、多思考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不仅能扩大人的知识面,还为人的思维提供信息,增强大脑的信息量。只有善于阅读,才能厚积而薄发,面头脑空空是写不出产的作文。课文 是学生积累的基本源泉,是其他积累的基础。只从课文中摄取营养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自身需要的,要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还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去完成。

引导学生多思考练习。熟能生巧,任何技巧和技能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写作需要学生反复揣摩,反复思考,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多修改。作文写作离不开修改,修改是作文写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育理念,转变小学作文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学生表达的自由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使学生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写出内容充实、主题明确、形象生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