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反拳在学校教育教学传承中面临的困境

2020-12-08 13:45:45梅茜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梅茜

(隆阳区坝湾民族中学,云南 保山 678028)

一、德昂族本民族自身条件限制

(一)德昂族由盛到衰历史经历

德昂族原是云南省西南部的古老居民。与布朗族和佤族一样,其历史都可追溯到古代的百濮族群,从大量的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最早在隋唐时期。德昂族的濮人已在今云南的保山、德宏、临沧等地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组织,也就是唐代史书上“茫蛮部落”,当时其社会文化和经济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后因战乱和反抗土司的起义失败,德昂族开始由强盛逐渐走向衰落,百余年中又有一大批德昂族后代纷纷迁居外地,成了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

(二)德昂族本民族人口少且居住地分散

德昂族是我们云南省西南边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约在元明时期,德昂族人民进入山区,成为人口分散、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并被多种民族包围。现在德昂族一万七千多人口的民族分居在十多个县市,并且在这十多个县市的居住村落也是分散的。显然,这种大分散的局面造成了本民族文化被异族多重文化同化的局面,这给德昂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文化自信缺失,对自身文化不重视、意识落后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加之聚居地分散,德昂族的社会发展程度相当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德昂族文化的发展。并且由于经济落后,德昂族人民,总觉得自己的生活样样不如别人,所以普遍存在缺乏民族自信、心理自卑的情况。长此以往来自本民族族人内心对本民族文化的冲击会对于德昂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

(四)普遍受教育程度低

德昂族受教育现状突出地表现为:德昂族实际半文盲、文盲率相当高不仅高于当地平均水平而且比当地其他少数民族还高,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德昂族受教育年限低,不仅低于当地其他少数民族,而且与全国其他少数民族的差距较大。从受教育层次看:无论是已受教育人口还是在受教育人口,德昂族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以初、中等教育为主,而学前教育和受高中(含高中)以上层次教育的比例极小,虽然德昂族农村劳动力存量大,但整体上受教育程度偏低,这种状况与当地社会经济实际是相一致的,一定程度上将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反拳在德昂族的传承现状

(一)德昂族反拳传承人现状

德昂族反拳是德昂族群众自创自练的一种武术,不外传其他民族。反拳在潞江德昂族群众中的发扬最早是由一名叫王瓜葛的德昂族拳师开始的。王拳师原居于潞江石梯村白寨社,为传授拳术,他在距离寨子一公里以外的山林挖了一块练武场,收取少额的学费传授拳术。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下,真正成为他弟子的只有50 多人。

王拳师众多的弟子中,石梯村白寨组的王四蛮、王五蛮兄弟俩名声最响。兄弟两人因在日军侵华期间参与反抗日军侵略被捕,但兄弟两人靠自己一身武艺奋勇杀敌火烧日军军营。新中国成立后,兄弟俩因抗日有功获得嘉奖,1980 年被乡镇举荐应邀赴北京部队进行拳术表演。后因移居芒市,两位师傅渐渐淡出了群众的视野,现状如何无从知晓。

如今潞江坝白寨的董师傅是德昂族反拳的传承人,也被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可是虽然被认定为传承人,并未给董师傅的生活带来较大改善,生活来源依然要靠耕田种地。练习反拳对于董师傅来说也就只成为了一种爱好。

(二)反拳在本民族传承的现状

虽然很多生活习惯和文化被融化了,但进入山地的德昂族人民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曾经辉煌过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德昂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民族舞蹈、民族武术、通婚方式等。德昂族的反拳作为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依然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德昂族人练习反拳,其最大的目的是用来防身,可是在现代的法治社会,反拳用于防身的情况是少之又少。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了德昂族村寨,由于外界新事物的同化和吸引力,对本民族的拳文化越来越不感兴趣。德昂族反拳虽目前有传承人,但依然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三、德昂族反拳传承在学校教育传承中存在的局限性

(一)教育资源配备不足

坝湾民族中学是一所位于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坝湾村的农村中学,周边杂居着傣族、德昂族、傈僳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从1979 年建校以来,虽然一直在发展壮大,但是仍然存在教学资源配备不足的情况。如教具多半比较老旧,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学校占地面积比较小,可供学生训练的场地也十分有限。

(二)缺乏专职反拳教师

反拳在我校的传承,虽然已经初见规模,但是我校并没有专职的武术老师,我们对反拳的学习多半是由体育老师在平时的体育课上教授,而我们的体育老师所学的反拳也仅限于皮毛,并未学到精髓,同学们平时所学的反拳也只是空有其形,徒有其表,并达到防身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潞江镇的德昂族反拳传承人虽然是被认定为传承人,但财政上未给予一些资金上的支持,生活来源依旧靠平时的农业耕种,所以在传承德昂族反拳上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其次,我们坝湾民族中学是农村中学,经费有限,对前来我校教授反拳的传承人也不能支付很多的薪酬,所以传承人也无法经常到校亲授反拳。

(三)德昂族反拳在我校传承的局限性

德昂族反拳作为我校的一门选修课,既可以让我校的德昂族学生找到一些民族自信,又可以上我校非德昂族的学生了解德昂族的武术文化,同时还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甚至有防身的效果。可谓一举四得。可是好处虽多,但仍然有局限性,我们坝湾民族中学在反拳的传承中在本校还是达到了一个不错的状态,可是德昂族反拳也只是以选修课或者体育课的方式来传承,方式过于单一。且辐射范围较小,影响力也教小,未能推广到社会,虽然对德昂族的反拳文化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推广范围并不广。

结语

作为少数民族的德昂族,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存自身的传统文化,除了要有对自身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也要建立自身的文化自信,当然也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共同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