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与审美素养

2020-12-08 13:45:45杨熙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杨熙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沙包镇永安小学,贵州 毕节 553307)

语文是一门富有人文特色的课程,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教师可以以语文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富有情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体验

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不够完善。如果教师仅仅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美学,学生就不能真正认识到美学的现实意义。许多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并且有亲身经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为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教材的内容。同时,可以用语言为学生描绘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学生了解美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感受,增加对美的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在学习初中教材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便可以借用一些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真实的画面。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些建筑的图片,同时伴随着比较安静的轻音乐,让学生彻底放松身心,然后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将一些比较生动的画面描述出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投入地去理解课文,提高对美的认识。

二、利用词语品语言,利用句子品味语言

这既是表达的需要,也是理解的需要。鉴赏作品的语言,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评价词,尤其是表现力强的动词和形容词。如鲁迅小说《故乡》中描写到:“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教学时,我让学生思考品味:作者在“萧索的荒村”前用了一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横”字,为什么不像一般情况下写成“有”而非用“横”字呢?学生经过比较、揣摩,悟出一个“横”字突出了萧索荒村的颓败、破落和无生气,低矮的茅草房给人的印象好像蜷卧的病人在横躺着,既含蓄贴切,又给人以联想。句子是文学表达的基本单位。句与句之间连贯,句前句后参考,使之清晰流畅。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顺序能否颠倒这一问题,有的学生说:“不可以,这三句是按颜色的深浅来排列的。”这显然没有品“到位”,于是引导学生再读文前第一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学生们突然意识到他们不会颠倒前一句话的顺序。由此可见,句子顺序的随机变化也会影响文章的意义。

三、通过比较鉴赏,培养审美素养

比较是人们在认识和识别事物时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关键词和句子的分析,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又能收到美育的效果。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通过写雪景来抒发感情的,但写法和表现的意境却截然不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写的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而《沁园春·雪》始终从大处描绘,意境更为恢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写的雪景,固然也有“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但更多则是渲染雪中的奇寒、愁云的惨淡;《沁园春·雪》始终赞美祖国江山的多姿多娇,感情乐观豪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抒发了因朋友远离而产生无限惆怅的感情。尽管两首诗存在如此不同,但有许多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还可以对于不同的文章也用这样的方法,实现不同格调作品之间意境、主题的比较等,如对《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学习就可以在不同格调作品之间对意境、主题方面进行比较。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情趣也称“审美鉴赏力”。审美趣味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偏好,它直接反映在青少年的审美选择和审美评价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美,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语文中所描述的美,从而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美,从而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安塞腰鼓》这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上一群鼓手同时击鼓的影像,让学生直接感知安塞腰鼓的奔放、狂野。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读出安塞腰鼓宏大壮观的气势。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而且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了他们认识美,热爱美,创造美的思想境界。

五、开拓学生的神野,培养审美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还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一是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例如:在教学《社戏》一文时,放一段有关的录像或用幻灯、图片把乌篷船、白篷船的样子,旧时演社戏的场面展示给学生,学生便立刻展开想象而浮想联翩。二是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带学生走出课堂,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例如:教学《春》一文时,带领学生到郊外去感受一下春的气息,这样学生的知识丰富了,他们的审美素养才会不断扩展。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阅读各类书籍、参观、游览等活动,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审美素养得以发挥。

总之,文学作品中包含美。如果教师能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调动各种因素,使学生在喜或悲、爱或恨、乐或哀的审美体验中,感知语言美、形象美、思想美、艺术美,学生就会进入审美情绪,陶冶情操。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引导学生充分吸收文学性与审美性兼备的文本营养,才能丰富美育内容,拓展知识视野,启迪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