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军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胜观小学,四川 南充 637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落实体育学科教学地位,做好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成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然而,从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在创新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不仅会影响小学体育学科教育目标的实现,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做好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刻不容缓,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和探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做好对课前热身环节的创新,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还能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支持。从体育课堂教学角度来看,课前热身的作用主要包含两方面,其一是调动学生身体状态,保证他们身体上各个关节、躯干的状态,为体育学习带来支持;其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传统的课前热身以“热身操”为基础,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调动学生身体状态,但模式单一、死板,学生兴趣不足。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体育课前热身的有效性,我在充分分析小学生心智发育水平、认知兴趣的基础上,在热身环节中融入了游戏、音乐元素,由此来实现对学生的吸引,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与教师完成互动,为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基础。例如我了解学生喜欢律动感强的音乐,于是我就将热身操进行改良,让其在有配乐的基础上成为韵律操,由此来实现对学生的参与动力调动。除此之外,我还会在课前设计“抢凳子”“五角一元”等互动小游戏,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完成热身,并产生良好的课前互动情感体验,由此实现对他们的身心状态调动,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以确保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更好状态去完成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探究,由此来提升他们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效果,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以教师的“示范式”教学为主,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体育技能,但没有让学生真正了解体育技能的内涵,这对于学生的体育素养构建较为不利。
我在分析当前小学创新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这种颠覆式创新让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例如在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时,示范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无法掌握“跳”的精髓,很多人只会“蹦”,测试效果达不到基础标准。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学生带入到班级中,用多媒体技术对“立定跳远”的动作进行了分解,让学生可以逐个动作对立定跳远的运动方式进行分析观察,了解身体躯干状态、身体发力方式的原理,并学会如何正确进行摆臂。之后,我再将学生带入到操场上进行训练和测试,学生的立定跳远结果有了明显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由此获得突破。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环节中,课堂训练环节是考察学生对体育技能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其也是反映和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传统的课堂训练以学生进行课堂内容进行自主训练为主,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提升他们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水平,但形式相对枯燥,很容易让学生出现疲惫感,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必须要对课堂训练模式予以创新,带给学生新颖的体验,并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实现对他们的训练热情调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训练的有效性,我就经常会在训练阶段,以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比赛设计,让他们可以通过体育竞技的方式来完成训练。我之所以会选择此种方式进行训练,因为竞技本身就是体育的一部分,而且比赛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考察的最佳方法,另外竞赛能够带给学生良好的体验,让他们通过与同学之间的竞技进行切磋,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实现进步。例如在完成“接力跑”的教学后,我就将学生两男两女一组进行划分,然后以抽签的方式进行每四组一轮的竞赛,每组第一名晋级,最后取前三名进行平时成绩加分。在这种训练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体育水平的进步,还能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这对于学生的体育素养构建带来了助力。
综上所述,做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推动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其必须要在充分了解体育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并能够通过对两者的有机结合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先进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实现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带给学生新颖、愉悦、趣味的学习体验,真正做到在保证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