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香君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高林村镇白塔铺小学,河北 保定 072550)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开设活动课应以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目的,以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思维为核心,以已掌握的语文知识、技能为载体。作文知识教学在小学语文知识技能训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课堂是一个静态的空间,在这静态的空间中,充分进行动态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在教学第六册看图作文《春游》时播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采用扮一扮图片中的人物,演一演课文中的有关情节的方法,使静态的图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全班学生边观看表演边思考:谁演得像?哪些对话是他们自己加进去的,加得合适吗?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加深了对作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对“捉蝴蝶”、“逮鱼”等动词的动用,理解得更为透彻,学生创造表演的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在作文创作兴趣的培养过程中,还蕴藏着儿童善感的潜能。在教学《春天来了》的景物描写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习作的内容绘制一幅《春景图》,在活动课中,边朗读自己的佳作,边欣赏图画,学生笔下绿的叶、五色的花、可爱的小鸟、蓝蓝的天、嫩嫩的柳条、调皮的青蛙,构成了一幅幅美妙、充满童趣的画面。在教学描写状物练笔后,可让学生结合所描写的电冰箱、邮筒、黄瓜、苹果等,绘制成美术作品,并附有文字介绍,在活动课中供大家赏心悦目。
学生进行书面表达,首先接通思维的线路是言语的交际。如《秋游卜塘》的习作前,我们上了一堂以汇报为内容的活动课,先让学生在小组自由交际感受最深的印象,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际,引导学生品析,最后围绕交际内容,归纳出以下练笔片段:盼秋游、发生在汽车上的事、祭扫烈士墓、我来到了白果树爷爷身旁、我终于登上了山顶、野炊啦、我遇到了难题、归途。学生通过活动课的交际,既提高了观察生活的能力,又拓宽了选材的思路。
在教有顺序描写一事物时,可要求每位学生带针、线、纽扣、布头,完成整个钉纽扣过程,再想想,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整个过程的顺序如何?然后进行第二次尝试,比较两次钉纽扣的速度,效果有何不同。此外,操作小实验、制作贺卡、课程表、削水果、编写手抄报、设计读书角、整理书包、抽屉,都是操作的好材料。
儿童喜欢做自己所喜欢的活动,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无意注意,召唤起他们有意注意,促使他们走进情境,从而达到感受情景、创造情景。不少学生各具特长,唱歌、跳舞、画画、集邮等,应鼓励他们多参与一些有益活动。活动课中,教师让他们介绍自己这些方面的亲自体验,一到此时,孩子们真诚的感情自然争先恐后的表露,并启迪不少没尝试过的学生跃跃欲试。让学生寻找同一类事物的两件物体进行比较观察,找出异同点,进行交流,从而感受“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人不可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从小受到逻辑思维训练以及辩证唯物思维的渗透。
在教学描写景物方位时,可设计一些图块,让学生摆摆、拼拼,按顺序说出先摆什么,后摆什么,最后再摆什么。有些拼图,又可构成孩子想象创造作文的材料,如学生自己设计造型别致,形象生动的《鸭子戏水》《熊猫打煞》《动物运动会》《小鸟盖房》……在口述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练笔,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培养。
作文活动课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将学生带进社会大门。如组织各类作文竞赛、社会考察、信息调查、参观访问、书评影评、读书读报、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使学生在受到高尚情操陶冶的同时,意志的磨炼,毅力的培养,能力的训练也随之发展。
小学生作文常用的体裁一般是记叙文,其中包括写人、写景、记事、状物等,每一类文章都有其内在的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思维过程趋向于写谁?写什么事?为何写?怎样写?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找出学法,从而用这些学法积极主动地阅读大量文章,获得阅读、思考、钻研的能力。
“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评析课上,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品析原文优缺点,提供修改方案,小到标点,大到结构选材,大家畅所欲言,提高了作文审美能力。通过自评、自改的方式,让学生从小发现自己的错误,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中不仅要建立和谐的师生间双向活动,还不可忽视学生间广泛地多向信息交流,如果当学生的输入信息量大于教师输出的信息量,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作文活动课的目的在于审美、激思、授法、育人,是一种师生间心灵感应的双边活动,因而上好作文活动课,实在是每位小学教师不容轻视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