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娣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特殊教育学校,贵州 遵义 563000)
培智学校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普遍较低,而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单调的数字认知、运算教学,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枯燥,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不足、学习效率较低。新时期教学中我们就要通过相关生活素材来趣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们能够运用生活现象学习数学知识,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意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上下”“前后”知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学生们的座位引导大家进行观察,认识到整理教室的时候凳子要放在桌子下面,书本要放在桌子上面;另外也要通过同桌、前后桌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们认识到哪些在前、哪些在后。另外也要通过上公交车、乘电梯的时候要做到“先下后上”,让学生们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运用相关的故事、俗语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深化学生们的学习印象。此外我们也要引导学生们善于观察生活现象,例如体育课排队的时候要按先后顺序前后排列,进学校的时候也要按顺序排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生活,观察生活,这样的生活化素材渗透教育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学中我们也要重视生活素材在课堂中的科学运用,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观察习惯与思维习惯。例如在教学“比长短”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几支长短不同的铅笔让学生们进行对比,让学生们认识到长短不是固定的,而是相对的,不同的视角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观察意识与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培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较弱,而数学知识的了理论性、创新性较。所以学生们的学习难度大,运用生活素材则可以很好地降低学生们的学习难度。通过这些直观的生活素材来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素材进行数学知识、数学原理的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比高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结合学生们的生活素材,通过学生们的个子高矮、师生之间的高矮对比、学校楼房的高矮对比、大树小树的高矮对比进行综合对比,通过具体的事物、具体的形象来深化学生们对于数学概念、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解。
又比如在教学“比长短(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结合之前学习的“比长短(一)”的知识,让学生们认识到长短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们良好的空间意识与数学认知。同时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能够将学生的已有知识挖掘出来,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更好的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同时他们的学习效率。
数学知识博大精深,涉及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培智数学受版面限制、地域差异的影响,单靠教材内容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所以教学中我们就要通过生活现象、生活素材来融入课堂,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生活体验来加深他们的学习印象,丰富学生们的学习感知。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知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们观察教室地面的形状、墙体的形状、黑板的形状、书本的形状,让学生们认识到长方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另外也可以通过车轮、饭碗、盘子等事物让学生们认识到圆形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们能够运用不同的形状来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们对于图形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这样的教学内容渗透能够很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让他们学习到课本之外的知识,不断拓展他们的综合认知,丰富他们的数学学习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丰富多彩,不断拓展他们的学习渠道,提升他们的学习有效性。还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们的数学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基础认知、计算技巧、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实践技能与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拓展、探究活动,更好的深化学生们的学习印象,巩固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实践运用,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就感与学习自信心,另外我们也要善于运用生活素材、生活实践案例来巩固他们的课堂学习成果,提升学生们的数学综合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第几”知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们统计每天同学们到校的顺序,谁是第一个到的,谁是第二个到的,谁是最后一个到的……还可以观察家里家人吃饭的快慢顺序,谁是第一个吃完的,谁是第二个吃完的……通过生活素材、生活现象的运用,更好地巩固学生们对于次序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另外教学中我们也要组织相关的数学实践探究活动,让他们将学习的知识及时进行实践运用、巩固拓展。这样既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实践运用,还能够不断活跃学生的学习经历,丰富他们的学习活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联系学生的身边案例,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案例的渗透运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解,更好地巩固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