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遵富
(安顺市第三高级中学,贵州 安顺 561000)
为了促进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教师应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探索重点知识。历史教学工作本身就具有抽象系统的特点,并且理论性知识较多,所以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对历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而且对于历史来说,并不是人们虚构的,而是在以往社会中真真正正发生过的事件,能够直接反映出社会的发展过程。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逐渐发展成熟,对各种历史事件都有自身见解。所以,在后续历史教学工作中为了提升学生学习质量,让学生将自身见解勇敢表现出来,教师就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以一种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在面对各种历史问题时,积极鼓励学生说出自身看法,并和其他同学交流沟通,以此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这一内容时,因为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对王安石变法的关键内容全面掌握,所以教师就应让学生以“王安石变法的命运”为主题来开展探究,并积极引导学生系统分析当时官员为什么对王安石变法存在不同的态度,并且再让学生说出在王安石变法真正实之后对当时社会所形成的影响,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地融入到历史知识探索中,展现出自身价值,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1]。
教师应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来促进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良好的教学氛围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并直接决定着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则应改变以往教学态度,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拉近和学生群体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渴望知识,并深入探索知识。在以往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由于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为深远,以至于未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中的主体,一切以教师为主授课,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未能将学生学习热情、主动性激发,而探究式教学注重改变这种传统教学形式,要求教师抛弃以往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应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扮演不同国家,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实现让学生通过模拟东欧巨变以及苏联解体各关键历史事件来对两极格局瓦解有着正确认知,从而对多极化趋势全面了解[2]。
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设现代化教学情景,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授课质量。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工作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教师则应发挥出自身引导优势,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适当辅助,从而突破学习难点。而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真实历史场景,让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在这一学习氛围中深入探究以及学习。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应为学生创设现代化教学情景,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18 世纪中后期,英国在构建自身东方殖民体系以及发展工业革命后,将自身眼光看向中国这一情景,还要把当时我国的社会现状体现出来,像闭关锁国和时代脱节,实现让学生能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当时我国群众的生存现状,大部分公民吸食毒品,身体素质下降,以此来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习欲望并深入探究[3]。
总结: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而教师则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实现在探究式课堂教学工作中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授课,让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转变以往的学习态度,从而更加积极地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知识、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创设现代化教学情景化解教学难点,为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