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佩云 冉婷婷
(四川省广元市树人幼儿园,四川 广元 628017)
从我国大多数家庭的现状可知,普遍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以及两位家长共同照顾一个独生子女。特殊的社会环境、突出的家庭地位以及狭窄的交际范围等等的因素,使得一部分幼儿在家里,通常是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想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从而导致这些幼儿存在任性、自私自利、占有欲较强以及合作意识较差等不良品格。如若家长没能注意到幼儿存在的这些问题,一旦进入到幼儿园便会被无限放大。比如,为了争夺一件玩具或是水果,而发生争吵以及打架的现象。缺少基本的谦让态度、分享意识以及分享行为也是目前幼儿教育面对的主要问题。此外,一些幼儿由于在幼儿园失去了家庭中突出的地位,尤其是以自我为主的观念和一些行为无法得到幼师以及同伴的认可,也会使其逐渐形成挫败感,更为严重的是会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和抵触的心理,从而对幼儿健康、快速地成长带来较多的负面影响。
从古至今,我国都十分重视每个人的优秀品格,尤其是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孔融让梨”这一流芳百世的典故,更加说明了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重要意义。首先,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不仅是极为重要的社会行为,还是优秀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其次,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也人与人间良好相处的关键前提,更是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幼儿4-5 岁的阶段,幼师应加强对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培养工作,这也对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绘本的内容大都是一些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的小动物形象,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采用绘本教学的方式,也是目前众多幼师较为常用的一种培养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教学方法。
对于4-5 岁的幼儿来说,正处于学习知识的萌芽时期,各种行为习惯和意识的可塑性普遍较强。同时,由于幼儿学习知识和熟悉环境的主要方式是来源于形象思维,所以利用绘本教学的方式,更有助于幼儿良好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培养。这也要求幼师需要注重绘本内容的选择,以保证培养工作的成效。例如,对于一些刚入园幼儿来说,幼师可选择一些内容相对简单,但教育意义明显的绘本,如奈乐·莫斯特的《全都是我的》、宫西达也的《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全都是我的》这部绘本整体表现出温馨、祥和的气氛,使人心情愉悦,创意十足的童趣图画,不仅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乐趣,重复的情节也会使幼儿寻找到阅读的快感。而《全都是我的》会让幼儿明白,谁都想好得到好的东西,课上看到别的喜欢的东西就想着占为己有可不是一个好的习惯。这部绘本教会幼儿,只有懂得分享,才会令自己更加的快乐。
由于4-5 的幼儿具有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控能力较差等年龄特征,所以幼师在开展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培养教学工作时,需要不断改变和创新自身的教育方式以及内容,使幼儿对每次的教育内容保持充足的新鲜感,从而将其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绘本的教育内容之中,进而显著地提升教育的效果。对于入园一段时间的幼儿而言,依旧开展单一的绘本内容教育,显然无法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这时幼师可组织一些别开生面的活动。例如,在为幼儿讲述“孔融让梨”的典故时,可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情境再现,如拿出一些多数幼儿喜欢的水果,引导其送给他们喜欢的同伴或是幼师。然后,幼师需要适时赞扬这种分享行为。多次的分享行为和幼师的赞美,幼儿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分享意识。再比如,每次早餐或是午餐的时候,幼师也可鼓励幼儿将自己喜欢的一些食物分享给周围的同伴,并对那些积极、主动地幼儿给予一些奖励,这样也会激励幼儿多做一些分享的行为。
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培养,家庭的教育也是尤为关键,因为家庭的环境,尤其是家长的一些行为,会影响到幼儿的行为习惯。首先,幼师应改变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的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幼儿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其次,幼师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地将一些幼儿不良行为告知家长,并讨论出解决的方法。最后,幼师应建议家长规范自身的一些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例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也应多做一些分享的行为以及引导孩子的分享行为,如“妈妈将刚洗好的水果拿出来,可以让孩子拿一个自己喜欢的送给父亲”等。同时,每天在幼儿睡觉前,家长还应与孩子一起阅读有关分享的绘本,如《彩虹色的花》《月亮是谁的》等等。
综上所述,幼儿时期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师与家长都应注重绘本教育的重要性,选择合适的绘本,丰富绘本教育的方式方法,共同为塑造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