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陶玲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宁夏 银川 750001)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缺失问题意识是普遍问题。而至今为止,大部分教师都没能够意识到缺失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言,所会造成的影响。而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大部分的学生都具有提问的热情,乐于发现问题,也乐于寻求问题的答案。但是由于学生的提问热情没能够得到重视和有效地利用,使得学生的提问热情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地消退,因此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没能够形成。
反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发现存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学方法过于陈旧的问题,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对学生教授知识,但是讲授法无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课堂中,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发散思维,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师本应该在课堂中创造更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和学生多多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思维走向,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实践来获取知识,提升数学能力,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而不是局限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的回答一定要以标准答案为准。且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虽然在课堂中设置了提问环节,但主要是以帮助学生复习教学内容为主,因此问题也大多涉及到的都是学生已学过的内容,而这样的方式根本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且如果教师所预设的问题过多,学生也会产生学习厌倦心理,而如果教师主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就需要肯定学生的提问行为,但是往往在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具备相应的价值时,教师会认为学生上课听讲不够认真,又或是直接指出学生所提的问题没有任何价值,这样会严重地打击到学生的学习自信,也可能会导致学生不敢再向教师提出问题。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了改变存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关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问题,就必须要积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而在有关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研究中,都已表明,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自然就会更加活跃,同时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也需要注重这一点,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融入到数学教学氛围中,并且不由自主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或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的实践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并且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除此之外,数学教师也可以利用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并且愿意主动地在生活中观察与数学有关的现象,并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对其进行分析,这样也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不仅仅要使学生能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需要使学生敢于问问题,善于问问题,能够问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问题的能力也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而当学生真正能够问出高质量的问题时,就意味着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初步的建立。同时,学生踊跃提问的局面,也能够活跃数学课堂教学的氛围,并带动其他的同学一起参与到对问题的讨论中,因此也能够进一步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被动听讲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自然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这也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问题素养,要明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言的重要性,也要在课堂上营造适于学生问问题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敢于举手问问题,在面对学生的不恰当的问题时,教师也应该对其进行耐心的指导,而不是一味地斥责,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而不是利用打压学生的提问积极性,桎梏学生的思维发展。且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学生如果回答错误,教师也应该肯定学生回答问题的行为,以此来鼓励学生能够勇于回答问题,不必害怕自己回答错误而受到教师的责罚。而教师在提问时也需要注意自己提问的难度,要多多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以及数学学习兴趣,并且能够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也能够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