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营造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研究

2020-12-08 13:45:45董淑菊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董淑菊

(德惠市第一小学,吉林 德惠 130300)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此时期内对孩子们进行道德品质培养和行为习惯培养以及认知能力培养等,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因为这事关孩子们以后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教学经验匮乏、教学观念因循守旧

很长时期内,在学校教育工作开展中,教师们都普遍重视语数外等基础学科教学,但却对体育和音乐以及道德与法治等副科教学不太重视,细究可见,就是教师没有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并且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教学经验极度匮乏。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并且他们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师对他们尽是讲一些大道理的话,学生就像鸭子听雷一般,毫无收获,所以教学也就自然不见成效。

(二)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期间,教师的传统教法都是满堂灌,学生们被动听讲,老师怎么教,学生们就怎么去学,根本就没有独立思考和分析的时间,还有就是因为小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不高,大量理论讲解必然事倍功半,难以调动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二、立足核心素养营造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的方法

(一)以生为本

第一,建立自主学习课堂。所谓生态课堂,即为绿色课堂,是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在生态课堂上,学生会在教师层层引导下,从最开始的不知道到知道,从不能到能,学会自主的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实现自我升华和自我成长。在进行“快乐过新年”知识教学中,孩子们对节日由来产生了浓厚学习兴趣,教师要适当点拨,让他们自主查阅资料,然后和同学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碰撞,摩擦出智慧的火花,学习动力也会大幅度提升。

第二,建立自我教育课堂。生态课堂讲求以生为本,要为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所服务。生态课堂的进行以学生发展为基础和前提,教师要负责不断的引导学生去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如在寒暑假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去了解国家大事,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利用“感谢他们的劳动”一课作为教育契机,通过线上回顾往年春节快乐场景,将画面转移到“逆行人”画面,让大家深切感受到医护人员抗击新冠肺炎的诸多感人事例,震撼学生内心,引发其共鸣。教师要细心引导,让学生自主选择渠道去搜集“逆行人”的相关信息,从中感悟我们当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拥有一个感恩的心,未来要为国家做出贡献,为广大人民服务。

第三,建立个性化课堂。生他课堂其实也是个性化课堂,是推崇学生各抒己见的课堂。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给予他们的尊重与呵护,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使之个性得以彰显。比如在进行“我也能行”教学中,教师要劝诫孩子们:只要肯付出努力,我没每个人都能成功。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们放飞自我的舞台,跳舞、唱歌、绘画、踢毽子、讲故事等,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让他们树立自信。

(二)联系实际

第一,步入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生活实际,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课程教学的主材料。在课堂上要进行生活再现,和学生生活相贴近,真实反映生活,从而触及学生心灵,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且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和效率。“安全地玩”一课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做相反”课前游戏活动,然后配置消防车辆刺耳的声音以及哭泣声等,让学生猜想出现了什么事情,接着教师要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素材,可以是游戏发生的事故,然后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观后感。通过课前游戏组织,课前游戏的轻松快乐和平常对安全的忽视就形成了显著对比,让学生去认真分析怎么才能玩得既安全、又开心。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贴近去进行教学设计,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及时帮助学生解开心结,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

第二,体验生活。凭空想象便不能有真情实感,所以若要想真正融入生活就要身处其中。当前各级别、各年龄段的教育都要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道德与法治教育亦如是,在教学中要丰富孩子们的生活,教会他们珍惜生活、快乐生活的道理。“风儿轻轻吹”教学期间,教师要创建生活化课堂,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之中,倾听风儿轻拂柳叶的声音以及虫鸣鸟叫的声音,身处大自然之中,接受大自然的洗礼。期间可以组织和风儿有关的游戏,和自然界亲密接触,教授给他们一些物理常识,在不断的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猜想,多动手、勤动脑,快乐游戏、创意生活[1]。

(三)自主探究

第一,自我主导。在进行“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首先用多媒体放映《美丽的地球》视频,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地球之美和地球的无私,之后提出“地球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所以索取呢?”这类问题,让学生以课文为主导,主动且深入的分析地球和自身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会结合自己衣食住行以及娱乐活动等,通过自主探究去总结出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原料都源于地球。教师要问“那么我们要如何开采和使用地球资源呢?”,引导孩子们在此思考,探究怎样去科学开采资源和使用资源,分析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模式。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二,自我练习。“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期间,教师要鼓励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比如森林破坏、水污染、全球变暖等,让大家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相关资料,通过改变和设计后形成新活动和新游戏以及新故事等。课内学生自己练习和探究,还可以组织情境表演活动和讨论活动等,发散学生思维,让班级全员都懂得破坏地球的坏处,让大家形成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这种立足于核心素养的生态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必定会懂得更多的道理,也会联系到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