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重庆市璧山区正则中学,重庆 402760)
语文课堂上,为了完成一个个阅读任务和训练目标,通常都是教师和学生匆匆忙忙在课文中找答案,在学生还没有充分熟悉课文情况下急于下结论,结果是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就把答案强加给学生,以达到实现教师的“教学意图”或“训练目的”,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不仅不深入,甚至是囫囵吞枣,其结果是“读如不读”。
这就造成大多数的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没有了,阅读习惯更不用说了,阅读量和阅读时间更是可怜,即使阅读也只是快餐式的阅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以下具体策略来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知道,人的所作所为总是受到一定目的驱使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叶圣陶先生主张语文教学应“发展儿童的心灵”,著名学者钱理群提出语文教育应“给孩子一个‘精神的底子’”。同时有许多研究表明,有很多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讨厌阅读或阅读效率不高,往往是因为他们在阅读时缺乏阅读目标,很盲目地大概了解一下课文,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方向,即学生在自读时给他们学习目标,并且让他们能理解、明白。
语文就是语文,要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学习者必须更多地直接面对和接触文本,特别是其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是仔细而充分地体味、揣摩、感悟文章中重要的语言点。
所以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初读课文时,一定要花足时间,让学生花大力气朗读课文,把课文静止的文字符号变成流淌的话语,让学生真正与课文内容“对话”。而且教师要保证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朗朗上口,让“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至于花多少时间,有这样一段论述:“教师交代提示后,可把课堂上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平心静气地去读(自由朗读、默读)、思(边读边想)、划(交给一套符号,让他们去圈、点、勾、画,做好各种记号)、查(自觉查阅工具书)、注(写出注释或批语)。”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决不能匆匆地让学生看一遍就急于探讨课文内涵,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地朗读,保证大多数学生对课文内容都能深入了解。
有这样的比喻:好文章就像一杯咖啡,它有回味感,值得你去慢慢品味,你对文章读的遍数不同,你的品位就会不同。阅读教学中,绘声绘色的朗读是万万不可缺少的。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认真阅读有利于学生回归文本,读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反复品读、精心研读,边读边想,一定要读出感情、读出意境,并从中有所感悟。这样,学生对课文就会有独特的感受,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学生才会主动地想去读课文,才会对语文课感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离不开学习小组的建设。学习小组应该有组长的引领,组员之间的明确分工。四人一组比较合适,好中差搭配。组长由优秀学生担任,组织引导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成员之间轮流发言,归纳、总结、提升,以期达到以学促教,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这也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场所,但却不是唯一场所。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如利用课前几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名著阅读交流会,相互分享自己所摘抄的精彩片段或小故事等,并通过朗读等方式展示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知识视野也得到了有效地拓展,进而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抓住阅读重点。比如阅读现代诗、散文或小说,我所采取的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同样的文体,不同的内容和主题思想,具体的策略也有差别的,要“因材(教材)施教”。虽然针对不同文体阅读的具体策略有所差别,但是我认为不论采取何种策略,都有一个前提:学生对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要熟悉,最好是烂熟于心;例如阅读小说,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去理解文章内容,而不是让学生的阅读实践随着教师的分析进行转变。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更是语文教学方法的一种。基于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进行阅读,如示范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又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能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小组合作法对于学生来说,更具自主性,可以自主选择阅读方法和书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法时,要根据“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以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保持同样的阅读进度,促使他们共同进步。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通过课件、视频等方式,将文本语言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园林“如诗如画”之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教师要优化策略,整合资源,从而真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