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第十小学,宁夏 中卫 755000)
前言:进入小学后,语文属于基础课程范畴,也是培养学生形成人文素养以及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渠道。从小学生学习特点的角度来看,培养其形成语文学习兴趣,能够为其提供内在的驱动力,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师所开展的活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自身角度认识到开展兴趣教学的重要性,并能够融入丰富化的理念与方法,为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以达到构建效率较高的小学语文课堂的目标。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思维特点以直观化为主。因为学生所掌握的文字知识不多,如果教师一味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难以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中蕴含的乐趣。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意识,培养其形成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融入趣味化元素,为学生构建生动的语文课堂。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到《乌鸦喝水》这一课时,可以制作一些小乌鸦的头饰发给学生,并在讲台上准备一堆小石子以及一个盛有一半水的矿泉水瓶,在讲解课文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只口渴的小乌鸦,想一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故事情境当中,使其能够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故事内容的设定,切实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感受学习乐趣,逐渐形成语文学习兴趣。
游戏作为一种本身就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形式,能够对学生形成较强的吸引力。以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目标,教师可以将游戏作为一种载体应用于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中营造轻松且充满趣味的氛围。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快乐,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语文学习兴趣[1]。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到《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时,能够带领学生进行一个“生活常识连线”的游戏。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不同的动物和形状的图片,比如,小鸡、小鸭、月牙、小马、枫叶、竹叶等,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生活常识,将符合小动物脚印形状的图形与小动物用线连接,比一比哪个学生的连线更加准确,且完成游戏的速度更快。在游戏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当学生完成连线后,都想知道自己的连线是否正确,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带领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从而开启语文知识的学习。
很多小学生难以切实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主性,只能从教师讲解中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小,带给学生局限性。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形式的学习活动。将更多探索语文知识的机会和空间留给学生,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建议[2]。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同时,使其能够在自由的氛围中感受学习乐趣。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到《鸟的天堂》这一课时,可以先对学生分组,并展示几幅鸟的天堂景色的图片,让学生在组内,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几个学习任务,比如,找出课文中描写鸟的天堂景色的语句;分析作者两次去到鸟的天堂,在感受方面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存在区别,在组内发言中能够形成思维的碰撞,从而从多元化的角度理解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够更加出色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合作学习时间,并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毕,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其进行详细讲解与点拨。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实践模式能够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乐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使得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3]。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语文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到《两小儿辩日》这一课时,可以为学生组织一场“辩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持方,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供学生自主商量发言顺序和内容。使学生在参与辩论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于课文的内容形成深入理解。当学生完成辩论后,教师可以从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的角度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项教育任务,对学生未来从更加深入的角度学习语文课程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创设趣味化情境构建生动化课堂;借助游戏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积极开展自主合作学习与探究;结合语文课程内容组织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本文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