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芬
(博才阳光实验小学,湖南 长沙 410006)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中所提出的学科素养概念逐渐成为热点教学教育内容,从而需要小学体育教学根据核心素养对小学生进行培养,并在深化教学改革、满足学科发展需求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体育学科素养。因此,本文对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中提出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是要求运动者熟练掌握跑、跳跃、投掷等基本技能,这些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会影响运动者的综合体育能力和最终水平的发挥。因此,教师要注意将这些基本体育技能的训练纳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去,运用合理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接受这些基本体能训练,不断丰富、发展自身教育理念,始终向素质教育要求的方向前进。除此之外,体育训练项目难免会出现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影响学生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多多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身体素质有着很大的差别,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很棒,喜欢体育运动,有的学生身体素质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好,本身对体育运动比较抗拒。教师在亲身师范动作要领的时候,还要充当“监督者”的角色,了解学生的基本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例如,教师在开展排球垫球教学时,应在课堂导入环节讲解技术要领,再由教师进行动作示范,随后教师再将学生分组,男女各一人组成小组开展练习,即一个抛球,另一个垫球,男女合作完成排球垫球。学生在练习时,教师在场地上进行巡视,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指正。由于学生运动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不应只注重动作的整齐划一,而应开展分层次教学,进而使那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保持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运动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羽毛球基本步法时,要对其进行分解,并详细介绍发球时适合什么步法,接球时适合什么步法。例如,在发球者进行发球的时候,要一脚朝前、一脚朝后,一只手握住球拍,在发球的一瞬间前脚,也就是靠近球拍方向的脚先迈步,另一只脚快速跟上步伐,保持自身重心,协调全身力量完成发球动作。而接球方要先用眼睛确认球的运动方向,在确定好目标之后,先后退,控制好距离,然后在短时间内瞬间完成接球动作,击打羽毛球。在学生自主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在旁边观察学生的动作,及时发现学生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体育运动的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从球类运动到弹跳运动,从跑步训练到力量运动,有着丰富多彩的体育训练项目。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应该一味地进行硬核的体育训练实践,还要多为学生讲解一些体育软文化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理解相关文化知识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展体育训练,从而能够自身独立完成体育实践活动。例如,学生们面对辛苦、流汗多的羽毛球训练,大多数会出现麻木的心理。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羽毛球运动员的实例,增强学生们的训练信心,也可以讲一些与羽毛球有关的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让学生们多多了解羽毛球的内涵。同时讲解一些羽毛球热身运动知识,做好运动前准备,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开展日常训练,从而不断增强身体素质。
要想熟练地掌握体育运动训练技能,就要求运动者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但是,学生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运动姿势不正确,韧带受伤、肌肉拉伤等问题,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规范运动、合理运动的重要性,并为学生讲解因姿势不正确而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让学生们树立健康运动、规范运动的意识。同时,为学生讲解如何处理体育损伤,让学生有能够及时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当然,教师在讲解运动过程时,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体育需求,选择合适的、能够满足每一位学生视野的位置。例如,教师在讲解跳跃运动时,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上跳、下跳的基本训练,然后教师亲身实践并加上相关的语言解释。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动作,及时纠正不恰当的地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
学生的核心素养理念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小学体育教学要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将创新教育、综合教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形成自主锻炼、健康锻炼的体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