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小组合作的运用

2020-12-08 13:45:45张文娟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张文娟

(山东省肥城市凤山学校,山东 肥城 271600)

前言:数学的学习是非常灵活的,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学生只有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了沟通思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数学的解题思路有很多种,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交流和理解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人性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角,本文将对如何在计算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阐述。

一、教师合理分组,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已经不是最创新的教学方法了。但是这个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教师也要打破自己的传统观念。对于小组教学而言,很多教师认为直接就近分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即可,这样做非常省时省力,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看重的一方面,但是小组讨论的效果也同样重要。教师最好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分为4 人小组或者6 人小组,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小组讨论的效率和效果提高,并且每个学生各司其职,让小组讨论和数学教学都变得井井有条。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成绩来进行分类。教师在日常的计算小测验中就可以发现,哪些学生计算能力很强,哪些学生比较粗心大意的。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表现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比如有的学生经常举手回答问题,有的同学有独特的见解。这些都可以成为分组的依据,让每个小组成员做到优势互补是最重要的,他们就可以进行合理的分工,最后高效完成布置的任务,教师也要转变一个观念,课堂中的座位虽然是固定的,但是数学课之前,学生可以先暂时调换座位,方便小组成员交流。很多教师为了方便而不愿意进行小组成员划分,但是暂时的调换会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并且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全新的环境中学习效率更高。换座位又何尝不是一种改变学习环境的方式呢?

二、口算题卡与小组合作教学相结合

如何让小学生熟练并且灵活的掌握计算方法,这其中离不开大量的练习。口算题卡就是一个集合了很多练习题的习题册,可以全方位的练习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但是如果只是将口算题卡当作业布置,那只能发挥它一部分的作用。大量的习题布置给学生去做,小学生大多都会觉得枯燥无味,这样的现象是正常的,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种人性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数学计算的过程,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学习的基础。小组合作就是其中一种方法,小组成员可以互相监督,也可以互相批改作业,这样不仅减少了教师的批改作业的任务,同时让学生在反复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多次计算,最后熟练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以青岛版(五四学制)的小学数学教材为例,一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100 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可以在结束教学之后布置口算题卡的作业,题目可以是练习册上的题目,也可以是教师编排的。布置的作业教师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让学生回家做,第二天利用早读或者上课前几分钟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另一种是教师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以限时练的方式完成作业,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进度灵活掌握使用那种方式,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限时完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业效率,同时也能减轻课下的作业量。同学们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之后,可以小组成员一起订正答案,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同学们可以一起交流,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在做减法的时候没有借位,还是因为马虎算错了,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发现问题,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最后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三、在小组合作中展开数学游戏

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喜爱是非常强烈的,适当的数学游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相应的知识点。游戏自然离不开小组合作,所以将这两项结合起来能够更加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数学计算题而言,这样的知识点是非常基础的,自然也是比较枯燥的,由几个数字和几个符合组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多练多学是比较难的。如果通过数学游戏就会轻松不少。

以青岛版(五四学制)的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四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的内容为运算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组数学游戏,比如由一个小组出题目,在给定的运算符号和数字中,选出合适的数字组成相应的数学题目,由下一组的同学来进行解答。运算律的学习过程中,因为有了很多种类的运算法则,从而有了很多种排列组合方式,同时这之中也会有简便运算。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描述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看看谁的解题方法更简便,这样一来,知识点能够得到深刻的记忆,同时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使得数学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结束语: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非常基础的内容,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数学需要鼓励和兴趣,教师就要采取人性化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之中,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数学课堂真正的“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