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洁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驻济南审计处,山东 济南 250000)
目前网络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若能够将其运用于电力企业的财务审计中,审计工作的质量便会有效提升。由于该技术运用时所面临的困难较多,阻碍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存在的价值也无法充分体现。因此,深入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财务审计中的运用就非常必要。
若想提高电力企业财务审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效运用网络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前,由于大多数公司在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时,整个审计环节过于复杂,且均是手工进行,审计人员稍不留意便会造成或大或小的问题,导致电力审计工作难以高效完成。当审计人员开始熟悉网络信息技术后,各类计算机软件便成为了财务审计的主要手段。工作人员也不再因为繁琐的工作而感到无助。
若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应用到财务审计工作中,便可推动网络信息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帮助其他工作人员查看信息并筛选出重要的内容,切实提高审计数据的准确度。审计工作的记录更加透明,各部门间的距离也会被拉近。
企业所建立的审计系统和会计系统间本应具备一定的联系。由于目前各模块的信息管理工作关联性较弱,导致PMS 管理系统与营销的 SG186 管理系统的相关人员在对接工作时,频繁的出现问题,使得审计工作的开展难以顺利完成[1]。
从目前审计工作的发展状况可知,审计系统应用面临的困境依旧处于上升时期,由于审计工作所花费的时间较长,效益较低,许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抱怨不断,有的工作人员为减少自身的麻烦,偷工减料,仅对其进行账目核算,忽视了审计系统的其他功能。长此以往,审计工作的其他功能未被挖掘,带来的效果也差强人意。
数字化时代的出现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一旦审计工作人员不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步骤和技能,那么审计工作的开展便会难以正常的进行。目前高校正致力于发展相关的专业,网络信息应用于审计专业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使得审计人员所学的知识不充足。加上审计部门的人才匮乏,为让人才快速上岗,企业减少了相关的培训,且新老人员的交替过于频繁,导致新人上岗由于缺少经验,短期内无法掌握审计系统的操作技能,审计工作开展则难以顺利进行。
现如今财务审计信息化的建设极具挑战性,全新的职业要求使得优秀财务审计人员数量大幅度减少。虽然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却普遍不高。作为电力企业财务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高素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因此,企业不仅需要招收具备金融审计专业技能的财务审计人员,该财务人员还需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能力。在挑选人才时,需要优先聘请专业技能较强的财务审计人员,若该人员运用信息化的技能较差,在后续的培训中需要加大该人员使用计算机软件的频率[2]。管理人员还需定期对审计人员的技能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过关的工作人员实行惩罚措施。在企业培训的进程中,分批、分组的培训方式一直深受各大企业的好评,为了帮助新人在培训中获得相应的技能和知识,企业管理部门的人员需要按照此类培训方式,在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促进团队的合作。此外,还需加强新人和经验丰富人员的审计经验交流,促使审计工作人员上岗前更好地掌握公司的操作流程和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技能。
在信息技术逐渐普及的时代,审计工作面临不断发展的良好机遇,审计工作的模式、审计能力以及质量等都在逐渐地扩大深度和广度。企业财务工作若想要可持续发展,优良的预算管理审查模式是关键[3]。预算管理模式一直在支撑着电力企业的发展。许多企业在建设初期为能够提高自身的影响力,通常加大企业经济流动性,促使预算管理审查更好地平衡企业发展的动态,确保企业活动的每一项开支精细化。由于电力企业的工作环境较为特殊,想要完善预算管理审查的模式,保证健全的工作机制,各部门间的沟通是不可避免的。总之,整个合作管理和审计结果核查中各部门的关系非常密切。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推进,高质量的审计信息化硬件设施是电力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发展的“催化剂”。若想保证电力企业的审计工作在信息化技术的带领下逐渐走向更高层次的审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益,首先,企业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让审计业务在创新的道路上持续前行。其次,光有优秀的审计人才是不够的,性能较强的审计平台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提高工作的准确度。最后,在整个网络布线中,需要及时调整各类网络的位置,保证审计信息和资料在安全的数据库中长期保存。
综上可知,网络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若想让电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化社会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排除疑难,解决好目前企业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补齐企业中审计监督体系的漏洞,提高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频率,最大化地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