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花红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十二小学,江西 抚州 344100)
在小学的教育过程中,现代教育已逐渐响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这一理念的有效渗透实施亦是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进行课堂的有效设计与创建。本文则是从素质教育的各个要求角度展开分析,将其有效的应用于小学数学的学科教育中。
无论是否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念,在进行授课教学时,教师都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亦是关键教学部分。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注意力集中力相对较弱,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无法认真听讲,并且受固化的师生关系影响,致使小学生在教师面前具有约束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应当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构建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潜能,从而促使小学生得以主动的发展,自主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教师应当改善当前的教师人设,转变严肃的教师形象为亲和的朋友角色,进而推进教师与学生之间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在教学模式上结合现代各种有效的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做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有色眼镜区别看待不同的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加强对每位学生的关心与关注,提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全面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及成长状况,进而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中学习第四课《简易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则可在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问题之后进行区域性划分,比如,通过了解发现班级中的学生能力大致可分为四种,进而在备课过程中则可分段进行备课,将知识的难度设计四个级别进行分层教学。进而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基于自身的能力水平在课堂中有效的获取新的知识,提高数学的进步与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与创新是必然的趋势,如此才能够有效地将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向得以有效的落实。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教育者们提出了多种教学方式,其中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引导过程中,其效力优势较多的则莫属于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一来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训练,二来能够促进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同时还有效地促进学生其他综合能力的发展,比如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等等,其中更是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推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1]。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中学习第三课《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这节课的学习时,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比如,在计算“115+132+118+85”这道题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思考,“除课本提供的方法之外,你还能想出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等。
事实上,数学亦是一项实践应用性非常强的科目,其体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在进行买卖活动时、观看时间时、测量具体以及计算速度等等都存在着数学元素。并且在素质教育中亦是重点针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提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可创建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发展,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产生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中学习第七课《统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校园不同年龄学生的身高进行调查统计的活动,进而将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以折线统计图的形式制作出来等。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还提出,要培养发展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以促进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提升自身,并与社会与时俱进[2]。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的教学亦需要一改以往的教学理念,将“教给”学生学习变为“教会”学生学习,从而使得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后亦能够自主的进行自学,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针对于数学这一学科,教师则可将反思学习法教授给学生,即有效的利用错误的习题变废为宝,进而推进数学知识的稳固性以及深化性学习,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个人的错题集的方式进行检讨学习等。
素质教育的提出为教育的可行性提出了更加科学的方案,尤其在对于学生的培养方面,更是优于过去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自由地发挥其个性,并在此基础上得以综合能力的全面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的发展更加的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