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振中
(黄陂融媒体中心,湖北 武汉 430300)
时代发展,传统记者工作开展已经难以满足融媒体时代用户的基本需求,因此要加强记者转型,需重新定义记者社会角色以及工作内容,保证记者的技能得到更好的提升,确保采访实效性以及作内容趣味性,打造人门喜闻乐见新闻作品。
融媒体时代,作为记者,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以及潮流,这就需要了解记者在现阶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目前记者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受众少,传统渠道失灵。数字媒体环境中,电视以及广播等媒体作用已经逐渐下降,用户变少。
以往媒体发展,新闻选题一般以群体规范以及媒体价值作为标准选题,记者掌握着关键信息以及话语权。
第三,加上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信息、渠道以及资源方面等的优势已经完全丧失,记者的优势也就随之失去。
因此,记者要想更好的适应市场,就应加强自身职业的转型,主动的适应时代发展,对自身的定位应加强审视。记者职业定位改变,稿件采写已经从传统的核心位置掉落,记者需将自身的精力放在更加关键的工作。融媒体时代,记者还需要更加注重对信息整合、分析研究以及推送共享[1]。
由于融媒体环境下已经产生更多新闻类型,记者要在进行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从社会角度出发对其研究,保证新闻传播社会价值[2]。新闻报道在传播中很容易存在偏差以及偏向性,可能会对用户判断问题以及思考问题带来较大影响,因此,作为新闻记者,需提高自身判断信息的能力,保证自身转型更加顺利,为用户创建更加健康以及积极舆论环境。融媒体时代,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媒体比较,信息传播速度具有更好的优势,记者应善于掌握融媒体时代的特征,明确自身转型需具备的专业技能,例如网络传播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参与网络信息收集,了解不同媒介信息传播渠道,保证自身专业技能的增强,为更好的适应融媒体时代奠定基础。融媒体时代记者转型还应具备全局思维,扩大传播格局,这就需要部分记者摆脱传统思维对自身工作限制以及制约,了解融媒体时代新媒体以及出纳台媒体之间的关系,加强对自身工作的认知水平[3]。
传统媒体很多记者获得线索或是关键信息习惯性保密,很多记者不愿意在第一时间发布新消息,可是新时代,很多信息会在更好载体以及网络传播下,在记者还没有登报前提下,用户就已经获得消息,导致传统高媒体发展受到较大冲击。因此,记者应了解传统媒体发展出现的问题,并以融媒体时代用户要求为基本标准,明确融媒体发展优势,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记者应改善原本一人独立作战的方式,加强合作,保障记者本身转型,提升工作效率[4]。
新闻事件突发状态下新闻编写过程流程:记者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这是需立刻发出第一天信息,可以在微信、客户端以及微博等媒体平台发布。之后跟进本新闻,信息快速更新以及叠加,将新闻头条抢占,之后记者就需要将自己变为出境记者,应与新闻后台相关的技术人员联系,将本新闻现场直播,可以在直播端口进行发布。之后可以录制小视频,与本新闻现场相关的图片。采访结束,记者应以现场为主,撰写以真实发生情况对应的报道。报道内容不仅包括文字还包括图片以及诗篇,这样的话,新闻消息就也可以在短消息、通信等接力传播。当网络上用户已经对本新闻事件关注,新闻记者就需要在融媒体平台以及各种新型技术条件下,对本新闻背后发生故事以及用户关注的话题进行研究,可以采访相关专家,探查新闻背后的原因,并进一步探究新闻事实,之后将采访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同时也应在这一时间,对用户提问进行必要的反馈,增加受众群体,促进记者的转型速度提升。
记者应主动的融入融媒体时代社交媒体,明确网络最新动态以及信息,了解各种论坛活跃状态,并了解人们对信息基本需求以及方向,在大量信息数据中寻找关注度相对较高话题,精准定位热点信息,挖掘内涵。并有意识的驾驭不同题材知识,创造出更有具有厚度以及广度的新闻产品,进而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将自身的职业方向以及方位拓展,对自身后期发展有很大价值。
另外,记者应在工作中学会自学,不断反思,学习拍摄、剪辑短视频,了解摄像设备使用方法,明确完成一次融媒体的报道行动应注意的细节。融媒体时代记者应将内容整合,例如图片、视频以及音频、大数据分析等,对新闻内容进行采集以及多次处理,并在各个平台信息发布。这就需要记者加速转型,扩展自身职业范围,需具备融媒体时代发展需要的技能。通过新闻传统渠道变化,记者转型开始更多地尝试,并适应更多身份,尝试更多新闻表达方式,保证记者转型的同时,将信息传播更加广泛。例如很多广播剧记者是从写作配音到剪辑制作。
作为融媒体时代的记者,如果还是依据传统媒体采取的方式进行工作,可能会无法适应时代发展以及用户需求,因此记者本人应加强工作上面的转型,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扩展自身的知识范围,并了解计算机、微信、微博等渠道新闻知识,将其作为撰写新闻报道以及更新的关键材料,这对加快自身的转型速度有极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