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探讨

2020-12-08 13:45:45温玉锋阮文刘利利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1 温玉锋 1 阮文 2 刘利利

(1 井冈山大学,江西 吉安 343009;2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404000)

一、引言

我国高校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转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在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必须转变观念,客观分析自身发展环境和地方经济结构,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和定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这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职责,也是自身发展的当务之急[1]。

时代在发展、社会的需要,迫切要求高校进行改革,这必然对大学本科教育带来强大的冲击,高校的发展更要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提升水平。面对时代的变化和冲击,地方高校要进行怎样的转变?应该从何改革?又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是摆在地方高校面前的几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路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也应该有所为,应聚焦本科教育,在一流人才培养方面做一些文章。习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地方本科高校应该根据自身条件,紧盯地方经济需求,跟上时代步伐,发挥特色优势,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办出特色。作为地方本科高校应该找准发展定位,有勇气和底气同一流大学比专业、比本科教育。我们认为,地方高校打造一流本科的重要发力点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改革

让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和氛围中,发挥创造性思维,加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公司进行实践,作为第二课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中遇上问题,让学生学会自行解决,打开学生的思路,鼓励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型、应用技术型人才。课堂教学改革也应该考虑学校自身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而不是盲目一改了之。课程、专业设置也要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需求,灵活地设立有需求的,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专业,让学生拥有更强的实践能力,而不是更强的理论知识,培养高分高能的学生而不是高分低能的学生,以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要求高校与企业联系更加密切,因而高校可以从相关企业中聘任或聘请与专业课程开展所需要的专门技术型人才[2],此类人才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社会的需求比很少走出学校,走进工厂的教师有更深的了解,可以给学生一些不同的建议和指导,有利于学生对自身的规划。

(二)第二课堂建设

除了对传统课堂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第二课堂的建设,也必须重视。第二课堂是指在传统课堂之外的开展引导组织学生进行的有教育意义的健康的教育活动。既是给学生上课,也是给老师打开新的授课思路。加强地方高校和地方企业工厂的联系,将工厂的第一线生产实况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直面社会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第一线的情况,以完成自己的学习规划和确立学习方向和目标。同时,要注重教师的实践和指导,平时应让教师走进企业,多到工厂,企业看看。建立教师定期轮换到企业锻炼的制度,以便了解、掌握最新的工程信息,使得自己在教学中能及时更新教学案例。特别对于新教师,通过参加企业的生产劳动,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等可使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提高,知识面得到拓宽,使得自己在授课过程中也能做到言之有物,内容丰富,贴合实际[3]。进行第二课堂的建设也要注意避免一些消极的因素,如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参与度不高等,对此可采取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的措施。第二课堂课程化是指学生除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类学分外,还必须修得一定的第二课堂学分才可毕业[4]。

(三)德育建设

除了在传授知识上的改革,也必须注意到学生的德育问题。学校德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反映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深刻转型的特点与要求,构建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德育体系[5]。在现今的信息网络时代,学生更易受到外部负面信息影响,所以针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不亚于前三个方面的改革。新时代的大学,应教育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而不是能力高,道德观念淡薄的“瘸腿”的人才。德育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下手:首先是加强对学生的传统儒家的“仁义守信”道德观念教育,如此既弘扬了传统文化,亦让学生受到了教育,其次是宣传学生中的道德模范事件,并对相关学生进行一定的合适的奖励,亦要加强对有违道德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做到赏罚分明。

三、结束语

因此,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过程中,需要重视课堂教学改革、第二课堂建设、高校教育分工、德育教育建设四个主要的急需改变的问题。针对四个问题的特点,结合高校自身的定位、特色,以这四个环节作为大的方向,进行逐步的,小步快走的改革,不跟风,不盲从,不急躁,彻底重视起应用技术型学校的建设,加强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跟紧时代需求,了解学生需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进行改革,以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而不是空谈改革却虎头蛇尾。为社会提供能动手,敢创新,讲道德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