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影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群力兆麟第二小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小学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乃至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每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首要任务。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学数学老师需要推陈出新,抛弃以往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应以注重学生的素养为出发点,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思维没有定型的小学生容易对小学数学产生厌恶心理,甚至可能因害怕数学而产生恶性循环的现象,这是由于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学科,其理论知识又是基于枯燥的公式,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要重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引导其主动思考,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乐趣,进而获得自信。
小学生对于数学的思维能力是一张白纸,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逐步添砖加瓦。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让小学生能掌握将知识转为技能的能力。同时,也需要不断更正小学生的思考方式,帮助其放下依赖心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提升小学数学的思维能力。比如说,在讲授整数这个学生难以理解的新知识点时,老师不应直接填鸭式地把结果塞给学生,而是抛出什么数可以被称为整数?的问题,随后结合自然数的旧知识点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得出“自然数和0 都是整数”的结论,这样及培养了学生的逻辑能力,又提升了小学生在小学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
相比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生是否具有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当重要。因此,老师可通过情景教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简单完成相应的数学问题。时、分、秒这个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老师可以通过加入情景教学,比如说,大家的上学时间,上课时间,下课时间,做做作业所用的时间等问题,引导小学生对时间的思考。让学生对抽象化的时间有更具体的体会,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点产生兴趣,更能引发学生对时间这个数学问题的思考。
如果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理论知识以及数学公式不加以修饰就讲授给学生,那么逻辑性较强的小学数学,对小学生来说不但枯燥无味,而且抽象到毫无吸引力可言。因此,老师的教学语言极为重要,用小学生的语言进行教学,抽象的知识会变得形象化,更能让小学生接受,这样课堂的效果便会事半功倍。比如说,老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结果的话,学生可能就当下知道了,并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那么如果老师在讲解时,加入一些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达,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可以引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从而加深记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对小学生进行课堂讲授时,老师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能调动学生小学数学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渠道。在小学课堂中,老师可以用多媒体代替传统的黑板演示,以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用不同角度给学生展示以及讲解问题。比如说,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原本抽象图形教学更形象具体,学生也能得到更直观的感受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区别,从而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形象具体的教学展示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数学思维分析生活问题,运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比如说,单位长度问题,老师可以先抛出“同学们能找出1 分米长的物体吗?”,水杯多高?粉笔盒多高?铅笔多长?等。让学生对课桌上的东西进行测量反馈,课后布置学生在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物件,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维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逻辑性强以及理论知识丰富,在老师的引导下,他能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一步到位,需要老师的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是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因此,老师需要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教学,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