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辉
(大连机车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外科中常见的创伤性骨折类型,多数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是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其对术后疼痛敏感,严重影响术后康复度和术后康复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1]。手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围术期手术室全面护理,可促使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最佳状态下达到康复目标[2-3]。本研究将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0月的76例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术期手术室全面护理。比较2组满意评分;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下床进行活动锻炼的时间、使用镇痛药物的天数、入院到出院总时间;护理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值、肢体功能评分值;并发症发生比例,分析了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0月的76例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分组,观察组年龄21-76(41.12±2.21)岁。男21例,女17例。对照组年龄21-75(41.42±2.79)岁。男22例,女16例。2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2 方法: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术期手术室全面护理。(1)围术期心理和情绪干预: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不同表现,医务人员必须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及时沟通,建立护患关系,鼓励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并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家属达成共识,以便家属给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介绍康复良好的案例促使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树立治疗信心。(2)减痛护理:术前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普及有关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知识,重点讲述有关疼痛的知识,包括疼痛原因、程度、可能引起的并发症以及处理对策等。将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基本信息告知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从心理与思想层面减轻疼痛。术后继续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疼痛宣教,使其加强对术后疼痛的理解,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了解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疼痛发生情况,了解其疼痛阈值,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明确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心理特点,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安抚,减轻疼痛。指导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情志转移、自我暗示、肌肉放松训练等方式减轻疼痛。并指导家属给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摩患肢、热敷和冷敷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3)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合理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操作环境,帮助缓解压力。在进行外科护理时,必须严格操作并且温和以避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不适。注意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外科医生对其进行治疗。(4)手术后,应简单告诉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结果,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及时清理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身体上的消毒剂和血迹,并用干净的衣服更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后,应密切监测基本生命体征,并检查管道和输液管,确保管道畅通。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并在手术后告诉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家属有关预防措施的详细信息。(5)功能锻炼护理: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提供科学指导,协助和鼓励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正确的方式实施功能锻炼计划和内容,为减少术后疼痛,护理人员应结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疼痛情况给予合适的疏导和镇痛护理。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满意评分;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下床进行活动锻炼的时间、使用镇痛药物的天数、入院到出院总时间;护理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值、肢体功能评分值;并发症发生比例。
4 统计学处理:SPSS17.0软件中t检验、卡方(x2)检验进行计量、计数数据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5 结果
5.1 2组满意评分对比:观察组的满意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的满意评分是(94.21±3.55)分,而对照组的满意评分是(80.13±2.34)分。
5.2 2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值、肢体功能评分值对比:护理前2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值、肢体功能评分值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值、肢体功能评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值、肢体功能评分值分别是(6.35±0.21)分以及(62.24±2.21)分,护理之后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值、肢体功能评分值分别是(0.59±0.15)分以及(94.45±2.13)分。护理前对照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值、肢体功能评分值分别是(6.21±0.25)分以及(62.21±2.21)分,护理之后围术期手术室全面护理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值、肢体功能评分值分别是(2.26±0.21)分以及(84.26±2.91)分。
5.3 2组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下床进行活动锻炼的时间、使用镇痛药物的天数、入院到出院总时间对比:观察组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下床进行活动锻炼的时间、使用镇痛药物的天数、入院到出院总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下床进行活动锻炼的时间、使用镇痛药物的天数、入院到出院总时间分别是(2.35±0.21)天、(2.31±0.25)天、(7.35±1.24)天。而对照组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下床进行活动锻炼的时间、使用镇痛药物的天数、入院到出院总时间分别是(3.41±0.51)天、(4.41±0.45)天、(10.13±1.52)天。
5.4 2组并发症发生比例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比例更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比例有2例,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比例有11例。
大多数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为老年人,并结合其他类型的疾病,仅在术后使用普通护理治疗效果不佳,围手术期手术室全面护理通过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并发症来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提供高质量的康复训练内容,以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围术期手术室全面护理主要是致力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身心围术期手术室全面护理,减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受到的手术应激反应,以此促进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康复。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该护理方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4]。围术期手术室全面护理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精神与体质层面给与支持和鼓励,并通过疼痛护理,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生理与心理方面所受到的手术创伤应激,有效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疼痛,还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关节功能[5-7]。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术期手术室全面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值、肢体功能评分值、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后下床进行活动锻炼的时间、使用镇痛药物的天数、入院到出院总时间、并发症发生比例和对照组比较均更有优势,P<0.05。
综上,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围术期手术室全面护理效果确切,可减轻疼痛和减少并发症,改善肢体功能,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