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琴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古典文学名著,更是一部富有哲学思想、审美价值的伟大作品,还是一部全方位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因此教学价值也是多方面的。
当下的社会,中学生处于媒体形态多样、思想开放、文化多元的时代里,针对这样的现实,教育部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建构了一般核心素养体系,这意味着语文学科必须跳出以往相对封闭、孤立、单一的学科语境,才能承担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艰巨任务。如何去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整本书阅读能力。本文以实践为例,从走进红楼(读)、我演红楼角色(说)、研究一个方面(写)三个维度实践探索。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老舍最为推崇、最为赞许的,还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老舍读《红楼梦》,一向恪守着“文本”的原则,遵循着审美的要义,关注着创作的规律。他主张从《红楼梦》本身,即思想和艺术的角度来解读和欣赏《红楼梦》,而不赞成于《红楼梦》之外用考证的办法来解说或诠释《红楼梦》。他曾明言:“读过几段《红楼梦》,便胜于读十几篇红楼考证的文字。”
1954年,老舍在《人民文学》杂志12月号发表了《红楼并不是梦》的专论。他进一步声明:“我反对‘无中生有’的考证方法;我反对《红楼梦》是作者自序传的看法”。他认为过去的繁琐考证“把研究《红楼梦》本身的重要,转移到摸索曹雪芹的个人身边琐事上边去。一来二去,曹雪芹个人的每一生活细节都变成了无价之宝,只落得《红楼梦》是谜,曹雪芹个人的小事是谜底。”
在具体的《红楼梦》解读和评价上,老舍着重强调了三点:第一,《红楼梦》是一笔内涵丰富,取之不竭的文学乃至文化遗产。第二,《红楼梦》给文学的历史长廊增添了一系列不朽的人物。第三,《红楼梦》的语言出神入化,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层次。
在众多的中国古典小说中,老舍何以对《红楼梦》情有独钟?窃以为,这除了文学欣赏和借鉴在一般意义上的“取法乎上”之外,至少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红楼梦》所体现的满族文化传统对应着老舍自己作为满族作家的文化血缘;二是《红楼梦》所拥有的京都气象,与老舍在北京的生活经历以及其小说创作的京味追求不谋而合。
老舍先生的阅读方法对高中学生阅读《红楼梦》有着很大的指导和借鉴。还有红学研究的许多名人,学生还可以在网上搜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自己的阅读体念进行调整。
我们组是在暑期布置整本书阅读,回校完成填空训练,选择题训练和简答题训练。比较常规的模式是对整本的初读,问题就出现了,当代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信息社会,他们时刻处在微博、微信等“微”文字的包围中,这使得他们的阅读具有肤浅化、碎片化的特征。由于依托数码产品,他们往往来不及思考就马上接受,甚至照搬和拼接;只接受简单直接的、片段化的信息,而不习惯耐心等待、观察、取舍和勾连信息,这严重阻碍他们“归纳”“整合”“对比”“审辩”等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制约了他们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更无从生成真正的个性化阅读,导致高中生较难形成文化积淀。
全年级学生在我校的读书节活动中,参加红楼文化知识竞赛,老师和学生共同建立题库,学生准备中各班一周一次小组对决,获胜组与下一个小组对决,最后选出班级答题正确次数最多的三位选手参加年级对抗赛,筹备时间一个月。获胜的班级分一、二、三等奖。对这次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小说中涉及到人物、情节、环境、细节等,具有督促学生认真阅读的作用,也备受学生喜欢。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一般会遇到四个方面的困难:
人物众多,篇幅较长,故事并不惊心动魄,对习惯短篇阅读的学生来说,缺少阅读下去的耐心。
笔法细腻,人情错综,人物形象复杂,对阅读习惯粗疏的学生来说,自己阅读可能错过略过,无法体会。
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内容和诗词,对文化积淀不足和鉴赏水平有限的学生来说,无法理解。
前后伏笔重重,阅读不细致的学生往往无法感知,造成理解肤浅,前后阅读理不清内容。
针对这些现状,给学生提供实施帮助,参照思维导图,撰写读书笔记。从人物入手,理清小说人物的关系脉络;从环境入手,梳理小说的整体架构;从故事入手,整合小说整体总体的艺术价值。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人物关系图和小说作品常用分析图及整体分析图,但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不能代替文本本身,还是应该注重文本的阅读。
《红楼梦》作为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不只在图书阅读方面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也受到其他诸多领域艺术工作者的青睐,不断地被“艺术再加工”。选取代表性的作品,与大家分享。
电影: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于1944年摄制《红楼梦》,由卜万苍执导,袁美云、周璇、王丹凤等主演。影片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并没有全景性地展示《红楼梦》。影片推出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被报刊誉为“精细的磨炼,精湛的成绩”。
北京电影制片厂于1989年摄制的共六部八集的古装剧情电影《红楼梦》,由谢铁骊、赵元执导,夏菁、陶慧敏、傅艺伟、刘晓庆等主演。电影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封建贵族家庭贾府由盛及衰的历程。影片带着浓浓的江南风韵,充满了诗情画意,无论建筑、布景、道具、服装还是人物形象,都透着古典、精致,如同一幅淡墨水彩画。
电视剧: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于1987年摄制古装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由王扶林执导,陈晓旭、欧阳奋强、张莉、邓婕等主演,周汝昌、王蒙、曹禺、沈从文等多位红学家均参与制作。该剧播出后,得到大众的一致好评,重播千余次,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
对学生的阅读与体验演员有一定的影响。
我演红楼角色,仔细玩味文字,还原真实。
为带领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我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身份,二是语言,三是性格,四是悲剧原因,五是演之后的角色感悟。
自由组合,选出小组演的章回,自选主角与配角,利用现代技术,人物策划人,音乐策划人,美术指导,道具策划。时间一个月。
最后利用每组的时间进行汇报活动。
这个活动需要学生仔细玩味原著,前后勾连,体会角色,也体验一下演员的经历。
研究一个点,筛选信息,突破大容量,难以入手,无耐心阅读的难题。
教师引领学生,指明方向,设置诗词空间、文化常识、写作艺术、情节梳理、人物分析、主题探讨、自选一方面的学术小论文。
作为一线老师,继续引领学生整本书阅读,还是必须加强写作。整本书阅读是学生心灵丰富的重要精神养料。实践中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