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生
随着新版本语文教材的统一性应用,我们不难发现诗词在语文教材中的占比在进一步的提升,这说明了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初中语文教师要全面地认识诗词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地将诗词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各项素养、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地将诗词教学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而全面地提升诗词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准,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实际的诗词教学情况上来看,部分初中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存在难以理解、理解不到位的情况,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强化对诗词的背景知识讲解,让学生能够知人论世,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大幅度降低学生诗词学习的难度,助力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内容时,要积极的强化对背景知识进行讲解。一方面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对作者李白进行简要介绍,如李白的字号、出生日期、文学成就、个人基本生平、创作风格和创作特色等,让学生对李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而可以在后续的诗词学习中结合对李白的了解来做到“知人论世”。另一方面,需要语文教师积极地对诗词的背景进行讲述,如教师可以将王昌龄的生平遭遇及其和李白的深厚友情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王昌龄早年家贫,不惑之年才中进士,后续由于一些事情被贬至岭南,此后一生坎坷,当听到王昌龄被贬到龙标的不幸消息时,作者正在扬州,便题诗抒怀自己的情怀,慰藉远方的友人,从而让学生较好的对诗词的背景进行细化了解,自然有助于学生更高质量地进行诗词的学习。
在诗词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合理地借助信息技术的特有优势,积极地注重向学生展现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在优美、逼真的诗词意境中更好地来体会诗词,获得更佳的学习体验,助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这首曲调时,我会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这种苍凉的意境。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形象具体的图片向学生勾勒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孤烟的凄清意境,也可以使用动态化的微课短视频向学生创设一个逼真的情境,如:一个深秋的黄昏,一个衣衫褴褛、远离家乡的游子在荒凉的古道上迎着阵阵西风蹒跚而行,路旁昏鸦乱飞,不远处的小桥下流水凄清,眼看就要黄昏了,游子依然在缓缓而行,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并配以凄清伤感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结合对曲调意思的了解,去更好地感受诗词中所构建的意境,进而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塑造学生良好的情操。
诗词具有一定的韵律性、节奏性,只有在课堂的诗词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朗读,才让学生能读出情感、读出韵味,更好地理解诗词传达的作者情怀,从而不断地塑造学生完善的品格和人格。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地强化课堂的朗诵,让高质量的朗诵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例如,在教学《观沧海》古诗内容时,我会积极地强化朗读教学。其一,需要教师先进行断句,而在断句中要求做到精准,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诗句可以按照以下的进行断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从而让学生知道在哪里停顿。其二,范读。当断句结束之后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示范朗读,而在示范朗读中应当把握朗读的节奏,如声音要随着作者情感的抒发而提高,语调要随着表达的深入或深沉或高亢,总之要精准地把握节奏,有效地读出古诗中所表现的作者情感。最后,学生朗读。语文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的断句和示范朗读进行朗读,并让学生在朗读中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抒发出情感,去更深入地体会古诗中所传达的作者远大志向、高尚情怀,进而助力学生良好情操的形成。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要全面地重视起诗词模块的教学,积极地学习优秀初中语文教师的诗词教学经验积累,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自身在诗词课堂教学中的方法使用,并在具体的诗词教学实施过程中强化背景知识讲解,让学生做到知人论世;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情境;强化课堂朗诵教学,给学生更好学习体验,进一步地把握诗词教学的基本规律,助力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