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工学矛盾的实践探索与典型案例透视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实证分析

2020-12-08 18:06:52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23期
关键词:信息中心工学矛盾

陆 叶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质信息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7)

繁忙的业务工作与党建学习、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争夺”时间、空间与资源,工学矛盾较为突出,是华东有色地勘局一线基层单位普遍面临的一种客观现实。在近年开展的巡查整改工作中,“工学矛盾”也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关键、高频词汇。如何消解工学矛盾、强化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是华东有色地质信息中心在实践工作中着力探索的一项重点课题[1]。

1 基层党组织工学矛盾消解实践

1.1 由党建工作视角出发,重新厘清业务工作发展脉络

1.1.1 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未能体现与时俱进要求

地质信息中心党支部最早于2009 年成立(现为党总支),建立在党员人数不到二十、地质信息化业务工作刚刚开始探索阶段的基础前提下。随着中心党员团队的不断扩大,地质信息化业务工作在行业内影响力的快速提升,地质信息中心党组织建设工作并未及时体现出应有的“与时俱进”要求,而是始终在原有的已经不符合实际工作需求的框架与机制内运行,导致党建工作在地质信息化业务工作日益繁重、占用中心大量工作资源的环境中难以全方位展开,未能充分体现出党组织建设对业务工作的引领与保障作用。

1.1.2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党组织建设工作中践行马列主义基本原理

局党委对地质信息中心党建工作予以了重点关注和支持,从高屋建瓴的角度出发,紧密结合“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地质信息化建设工作发展状况进行通盘考虑与具体分析,重新理清了党建工作指引地质信息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的脉络:一是将原属于地质信息中心党建工作范畴的物业公司党支部划分至更加对口的其他党总支;二是以简政、高效为原则,将工作范畴与地质信息中心存在紧密联系的地质信息事业管理中心及其对应的三个党支部直接划入地质信息中心与中心党组织;三是结合党务、政务、业务工作实际需求,将地质信息中心原第一党支部细分为第一党支部、研发党支部、数据平台党支部,为中心处于不同业务区间的党员同志更好地开展集体学习等党建活动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

1.1.3 “领头雁效应”促工学矛盾向工学互促转化

地质信息中心党政领导班子组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心行政负责人为民主党派人士,主要领导成员均为“80 后”青年,在地质信息化业务工作中具有较为显著的创造力与带动力,但在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则因缺乏经验、不够专业与专注而未能收获与业务工作同等的认可。针对这一特殊背景,局党委继续贯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为仍显稚嫩的地质信息中心党政领导班子调配了一位兼具数十年党务和矿山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书记,充分发挥“领头雁”、“第一责任人”职能,及时将地质信息中心一度过于注重业务拓展、而相对轻忽党建工作的发展倾向引领到正确航向。在党建工作的坚实引领与护持下,地质信息中心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出现显著提升,一方面实现党建学习活动、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全面强化,另一方面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式在业务拓展领域获得更好的突破,不仅工学矛盾出现显著消解,而且进一步形成了工学互促的崭新局面[2,3]。

1.2 勇于担当,内生组织力缔造破除工学矛盾的利器

1.2.1 传承初心,勇做破除工学矛盾的实践担当者

消解工学矛盾,在繁冗的业务工作中拨出时间、精力资源投身党的建设工作,在需要通过积极拓展市场争取生存与发展资源的地质信息中心,从来都是一项植根于强烈的内生组织力的重任。就工作实践而言,在党组织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党务工作者、党员同志,往往也是技术骨干、业务精英,不吝于在党建与业务工作领域付出同样的心血。项目异地驻场服务工作是地质信息中心最为忙碌的工作领域之一,工学矛盾曾经较为突出,其消解过程也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地质信息中心党组织推选、部署有关项目负责人同时担当党支部书记重任,秉承老地质人家庭代际传承的初心与担当精神,在繁忙的工作间隙“见缝插针”,由项目工作者角色实时转换为党课传授人,通过火线上党课的形式为项目工作鼓劲加油,推动项目工作无缝对接党建学习工作;同时,繁忙的驻场工作也强化了对党建学习工作的向往与需求,党员同志们主动向党组织提出要求,自发争取在学习活动中汲取能量,从而更好地支持、回馈业务工作,促动驻场工作形成工学互促、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

1.2.2 “第一责任人”奠定组织力建设原点,催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落地典范

工学矛盾在地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实现显著消解、党员同志内生组织力的有效激发,除有赖于局党委给予的基础支持外,更直接的动因来自“第一责任人”头雁精神、担当精神的落地。地质信息中心党政领导班子具有主要由年轻干部组成、行政负责人为民主党派人士的特殊性,正因如此,拥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建“第一责任人”对地质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领航与护航,构成了地质信息化建设事业能够在竞争激烈、挑战频发的局内外环境中顺利前行的有力保障。同时,“第一责任人”也是地质信息中心党建工作中组织力最强的原点,直接辐射党务、政务、业务工作的各个范畴:一是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与教育职能,全面落实谈心谈话机制,践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心党政领导班子中的民主党派人士、年轻干部展开深刻交流,将自己的初心传递给后辈,并从青年人急于追求上进、但又相对缺乏党务工作经验的特点出发,帮助年轻干部理清工作思路,提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度,调整业务工作推进节奏,以党的领导、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在地质信息化建设高地上真正发挥“政委”功能;二是全面关怀中心党员干部职工,调研、摸清员工思想动态与实际需求,对地质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节奏进行更好的把控,帮助党员干部职工科学高效、可持续地开展工作;三是在调整业务工作节奏、重新对接地质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与员工职业发展需求的过程中,为党的建设工作创造出较为充足的空间,形成实质性、大幅度消解工学矛盾的基础前提与环境,并以党建思想工作的显著强化为业务工作输送更多能量。

1.3 贯彻解放思想宗旨,推动科普研究工作成就消解工学矛盾的典型案例与超前探索

1.3.1 第一次解放思想破题“点石成金”公益科普

地质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创新为立身之基,不仅仅体现在业务工作领域。在党务、政务工作中,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为指针,地质信息中心也实现了多次重要创新。其中,将“科普”这一关键词纳入地质信息化建设事业版图,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工作,就是源自中心党建工作视角的创新。2012 年,受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点石成金”标签启发,以科普服务行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方向,中心党建工作向中心领导创新提出“点石成金”公益科普服务建议,为中心业务工作实现新的拓展提供了指导方向,完成了在地质信息化科普研究领域的第一次思想解放工作,也实现了党建工作内生组织力在业务衍生领域的首次开放。

1.3.2 第二次解放思想推动形成工学互促实践模式

“点石成金”科普建议的提出获得了地质信息化建设事业领头人的认同,中心业务部门在技术开发层面对这一科普概念进行了丰富与充实。科普工作的开展需要将人文元素与信息化开发工作进行紧密融合,在此,地质信息化科普工作完成了第二次解放思想——党务工作进一步发挥对业务工作的督促与指导作用,为“点石成金”科普产品的形成输送创新元素,全力发掘基层党建工作的内生组织力,形成了地质信息化工作领域的工学互促实践案例。2015 年,“点石成金”地质科普教育在线平台成功问世,地质信息化科普研究在党建工作护航下实现多轮思想解放的结晶正式形成。

2 用辩证统一的眼光看待工学矛盾

用两分法看待工学矛盾是符合辩证统一原理的。从两分法、辩证统一的视角出发,基层党组织中工学矛盾的存在不仅仅指向问题,也在指向可能的成绩与优势——例如,突出的工学矛盾也从侧面验证了地质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繁忙。在地质信息中心,经过局党委、中心党组织的大力扶持与整改,工学矛盾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与削弱,但在地质信息化开发业务愈来愈兴盛的发展趋势下,可以预见这一矛盾难以完全消失。在地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始终存在的工学矛盾,既是对业务工作兴旺发达的鲜明侧写,也是激励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自身建设、向前追求与探索的显著路标。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地质信息中心党组织建设工作实践已经证明,“工”、“学”之间以辩证统一为关联,“工”与“学”之间的矛盾不但能够得到有效的消解,而且能够进一步向工学互促、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转化。基层党组织施以足够的智慧和耐心,完全可以创造出推动工学矛盾向工学互促转化、蜕变的条件与基础。

在地质信息中心,“工”代表着地质信息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团队福祉的显著提升,“学”则是党组织建设工作与党建引领作用的不断强化。就“工”与“学”的追寻内涵而言,都包含了为基层工作、党员干部职工创造更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的共同主旨,这一点,也是工学矛盾消解、并进一步向工学互促局面跃升的统一精神内核。在继续贯彻、开展已有的工学矛盾消解、组织力发掘工作的基础上,从更多角度与更深层面出发,进一步强化内生、外生组织力建设,是地质信息中心正在探寻的破除工学矛盾、进一步更广泛地开创工学互促局面的基本路径。

3 强化组织力建设、消解工学矛盾的途径解析

3.1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发端于共产党人的初心

毛泽东主席在党的七大上所做的政治报告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为人民服务”就是党的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自立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员始终不变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重返世界之巅的历史征途中,各行各业、各级组织,由集体到个体、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奋斗。落地到地质信息化建设工作,党务、政务与业务工作的不断壮大,就是中心党员干部职工为国家与人民做出的最大贡献。地质信息化建设事业服务中心发展,服务全局建设,服务地质行业,服务自然资源领域,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万流归宗,其出发点、初心都是服务于人民利益。在面对工学矛盾突出、人力资源短缺、财政经费供给不足、行业竞争激烈等一系列困难时,地质信息中心的党员干部职工正是以这颗初心为动力源泉,自发自觉强化内生组织力建设,推动华东有色地质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地质行业、自然资源工作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3.2 内外因辩证原理指导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工作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外因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重推动力,强调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强化组织力建设、破除基层党组织工学矛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在地质信息中心,以“初心”内生组织力挖掘为切入点,以内外因共同作用原理为实施路线,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工作正在全面展开:一是从内因视角出发,全力强化党性教育、党建学习工作,贯彻落实“三会一课”机制并着力寻求创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同志的头脑、指导党的建设与地质信息化开发实践,为澎湃于中心党员同志内心的组织力寻找更好的出口,提供更明晰的导向;二是强化外部环境与氛围建设,将党员身份意识强化工作植入企业文化,创新党群工作室建设、在职工名牌中同步凸显党员身份与自然资源信息化工作者身份,一并突出“工”、“学”标签,唤醒党员同志的身份意识,勉励党员同志在进行自我认知、开展实践工作的过程中争当时代先锋、行业脊梁;三是继续强化党组织建设工作,按照局党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建设地质信息中心党总支,以更切合中心党建工作及地质信息化业务发展需求的组织架构更好地集聚组织力,在探索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消解工学矛盾的工作实践中创造更多更成功的案例,争做华东有色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面旗帜。

3.3 “雁阵工程”坚实奠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在全面从严治党、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作风建设、陶冶道德情操、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等各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形成“头雁效应”。党政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是包括地质信息中心在内的各个单位、各级组织的“头雁”。“头雁”决定整个队伍的前进方向,决定队伍中党员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决定地质信息化建设事业的前途命运。与此同时,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业务工作中弘扬、发挥“头雁精神”,需要来自党员干部职工的更多助力。在地质信息化科技长征路上,头雁需要休息,需要轮换,通过接力的方式更富效率地推进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用集体的力量实现高远的发展目标。党员干部职工队伍的后备力量是否充足、组织力是否蓬勃旺盛,是检验地质信息中心这一集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由“头雁精神”推进到“雁阵工程”,是地质信息中心党组织建设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激发组织力、推动地质信息化建设事业勇攀高峰的必然选择。立足中心基层党建工作的良好平台,地质信息中心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正在发扬勇于担当的精神、涵养善于担当的才气,消解工学矛盾、力促工学相长,以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不断进阶,扎实走向建设“优强富高”新华东有色的坚定目标。

猜你喜欢
信息中心工学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数学杂志(2022年4期)2022-09-27 02:42:48
盐工学人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8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童话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5 11:54:50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2019年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7大期刊电子版联合订阅:
2019年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7大期刊电子版联合订阅:
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