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景县第二中学,河北 衡水 053500)
初中学生的异常心理问题的表现之一就是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弱,一旦遇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就很容易被挫折打败,经常陷入失败的境地不可自拔。故而在初中阶段开展挫折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挫折教育就是让所有的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困难和挫折,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直面困难,并建立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建立自信和乐观的品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里欧特曾说过:“好的木材并不在顺境中生长;风越强,树越壮。”说出了挫折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很多国家很早就实行挫折教育,并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方法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人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同自然界进行抗争,抗争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与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的种种需要和行为,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阻碍与干扰,不能获得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因此,挫折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从微观上看,初中生的意志力较为薄弱,这主要表现在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往往就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同时由于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在学业上将会面临对个人至关重要的升学考试,因此他们遇到挫折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加上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父母和教师的管束会产生一定的反感,情绪极不稳定,遇到困难或挫折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易走极端。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初中生处在生长发育的转型期,心理活动丰富,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和诱导,加上没有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一遇到挫折就会因为应对能力不足导致思想的波动,严重的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甚至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失败是成功之母,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总会有大大小小的困难摆在面前,只有学生能够认识到失败的必然性,才能坦然接受失败。作为教育者,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勇敢地接受失败,再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让失败变成成长的阶梯和机遇。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遇到各种未知困难的时候始终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并能找出积极有效的方法战胜困难。班主任不妨在班集体活动中有目的地设置挫折教育环节,在可控范围内磨炼学生的受挫能力,最终让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接受失败,创造成功的条件。
团体心理辅导首先需要选出具有同质性的同学,即抗挫折能力较差的同学,他们组成一个团体,并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挫折教育的辅助路径。心理团体分为发展性团体和治疗性团体。在学校的挫折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帮助学生将内心压抑的消极情绪倾诉出来,使其体会到归属感与认同感,进而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最后成员之间互相提出忠告建议,发展适应性的行为。
淡化问题,关注优势和尊重关怀,期待以另一种角度,协助学生以另一种态度去思考自己的问题,为学生创造改变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挫折中看到希望,并动员学生挖掘自身的优势资源,学会自我欣赏、自我肯定和自我尊重。通过挖掘学生自我实现和各种积极品质的心理潜能,协助其从挫折中挣脱出来,从而使学生自身具有能够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人格特质。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非洲卖鞋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挫折不是一件糟糕至极的事,它可能是人生道路上的拦路虎,也有可能是一个成功的机遇。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挫折的积极意义。还可通过名人尼克·胡哲的励志故事让学生学会向内学习,向内发掘潜能,发现自身的盲点与障碍,把自己认为“不行”“不能”或“没希望”等负面的东西清理掉,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正能量,不断挑战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未来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有很多家长却把教育的责任直接推卸给学校,使孩子在班集体中形成挫败感甚至自暴自弃。
作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家长和学校联系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和平时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学生在家校的表现,不要让学生误以为老师和家长联系就是打小告状的,让学生理解并接受老师和家长沟通的合理性。教师也要利用和家长的沟通机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并能用实际行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让家长意识到与其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勇敢地面对生命中必须经历的风雨。只有家长和教师之间互通顺畅、彼此支持,才能形成教育合力,避免家庭教育抵消学校教育的不利局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我们应明白所肩负的是多么伟大而又神圣的责任。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掌握在无数个教育工作者的手中,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单单是“传道授业”已是远远不够,我们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能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坚韧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