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经济职业学院
政府可成立一个以各大乡镇桑蚕示范基地以及各大桑蚕供、产、销、烘等相关企业为主的联盟会,并选出领导小组,并在各乡镇成立工作组,两级相互配合,加强对桑蚕业的领导能力。定期进行召开全市(县)桑蚕业重点难点问题的讨论,相互发表意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各乡镇桑蚕产业得以快速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各乡镇工作的监管力度,协调解决进展中遇到的主要难题,提出解决措施。各乡镇也需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各时期工作完成情况,并指导下一步工作任务。
政府应起到带头作用,积极带领各部门推动桑蚕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一是加强服务企业,建立完善的桑蚕相关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信息及时共享等;二是加强服务蚕农,为蚕农提供全面的种桑养蚕技术服务并做到普及到家家户户,及时帮助蚕农解决眼前的问题,加强沟通交流了解蚕农的需求;三是加强市场服务,规范市场管理,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制定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市场体制。
一方面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研发或坚持引进符合宜州种养的桑蚕优质品种;另一方面,现在宜州桑蚕业从种养到加工各个环节都能得到较好协调发展,产业链链条发展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如果宜州市能加大桑蚕业投入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引进更多资金、人才以及深加工企业,如:缫丝、绸缎等。把半成品转化为经济产品,从而提高桑蚕附加值,对桑蚕业可持续发展来说根本不存在问题。
在桑蚕业发展的进程中,宜州原产地品牌逐渐凸显,并享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为了更好维护宜州原产地品牌形象,必须进行宜州优质蚕茧原产地商标注册。规范桑蚕的供、产、销、收、烘交易市场,制定严厉的奖惩措施,维护桑蚕交易市场的和谐与稳定。
加强品牌的宣传力度,打响刘三姐故乡这块名牌,如:把刘三姐文化宣传进校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或以响亮的宣传口号宣传等。并采取积极的招商引资措施,开发更具特色的桑蚕文化旅游产品,积极推进“一城一都一园”战略的有效实施。
人才培养应从教育抓起,河池学院作为宜州市唯一一所二本大学院校,必须担负起培育优秀人才的重担,积极鼓励学生选择桑蚕技术饲养相关专业。并且宜州政府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留住或引进人才,清楚认清人才的需求,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改善基层人才的待遇福利,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的认真工作。
一是要规范传统的蚕茧收购商,必须持有营业执照,打击散户商贩的无规则收购行为,制定严厉的市场收购制度。但对符合各项条件的蚕茧收购商也要加强管理,监管其收烘流程各项指标是否达标,争取向“三高”目标更迈进;二是要建设有正规的宜州桑蚕搜索网页,要有专门的部门管理,并利用国内知名B2B 平台发布宜州桑蚕相关产品重要信息,客户可通过浏览网站搜索到产品,并可联系卖家订购;三是通过农村淘宝平台,发布可出售的产品信息,接受顾客咨询、下单,农村淘宝会上门为您发货,进行售后服务。
在原有示范基地的基础上,进行评估,评选出可进行优化升级的重点示范基地。在各乡镇建设一定规模的示范产业园区,形成规模效应,通过示范园区,指导蚕农进行标准化生产,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宜州市要加大投入力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积极推进桑蚕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截止2016 年调查可知,宜州市茧丝绸相关企业20 家,而缫丝企业17 家,与去年同比均略有上涨。坚持以“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桑蚕-缫丝-食用菌”产业链。必须积极引进深加工企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便利的交通、特殊的服务,吸引企业到宜州落户,尽量降低企业成本,争创桑蚕副产品龙头企业。
宜州市已有90%以上的农民从事种桑养蚕,目前,桑园种植面积高达33.8 万亩,可以说桑蚕饲养的收益高低直接影响着这些饲养户家庭的生活水平。从小一直在跟桑蚕打交道,我亲眼见到蚕农们辛苦养育的一大批蚕,在即将上簇的第五六天由于蚕病突然爆发,最后价值几千元钱的蚕虫几乎一支不剩,我能感受他们内心的疼痛与无助。所以我一直希望能给桑蚕饲养买一份保险,至少可以挽回一点损失。建立完善的桑蚕饲养保障机制,在不可预料的时机,能给蚕农们饲养过程增加了一份安全,防治受气候、各种突发情况的袭击而导致降低农民积极性。
宜州市正在倾力实施“一城一都一园”战略,着力打造“刘三姐旅游名城”项目,打响刘三姐故乡这块名牌,为宜州市旅游业的大力发展造势。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态旅游观光产品的追求欲望也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农家乐引入眼帘,但由于规模有限,毫无特色,成本高,最后都纷纷关门。宜州市桑蚕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宜州市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当地政府必须重视桑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托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富有宜州民族特色的桑蚕休闲旅游文化产业。
通过对宜州市桑蚕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解,我们认识到了目前桑蚕业面临的问题,针对关键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到一条符合宜州市市情,又能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的有效解决途径。为了实现桑蚕业的健康、可持续、高效发展,政府的战略规划以及政策的实施落实起着重要作用,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作为出发点,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用科技创新手段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桑蚕生产环境。将桑、蚕、丝、绸、医药等结合起来,引进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并推进供、产、销一体化的经营,为农民增收增益再创佳绩。面对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我们必须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扎实工作,稳中求进,不断推进宜州市桑蚕业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