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基础分析研究

2020-12-08 16:07杨峰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统

◎杨峰

物质决定意识,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其理论的基础与来源,通过实践活动中的经验总结积累,找到其中的本质,升华为理论,在社会发展中以此为基线,延续发展。同时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和现状必然具有契合性。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重点研究客观存在与人的关系,衍生出唯物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核心思想,在对事物的分析方面,认定一切意识基于社会存在产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也来自历史社会实践和社会存在。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注重人的主体地位,倡导尊重人,重视人;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认为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是共产主义,人得到全面发展,各尽其能,打造共同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先进知识分子将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与中国近代以来各个发展阶段国情民意结合,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反思总结出能够指导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系列指导思想理论的统称。

二、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表现形态分析

在社会发展各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在现代社会发展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在21世纪,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在当今社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以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形态逐个分析。

(一)毛泽东思想分析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分析了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找到了中国发展进步的主要力量,通过解放无产阶级,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推动中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共产党人反思总结除了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为主线的毛泽东思想。这一思想的出现虽然主要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但是这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格物致知、人本思想。

毛泽东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思想。“实事”即社会客观存在,也可以理解为物质,“是”即社会意识,也可以理解为意识,“求”即社会实践。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其中智与信理念要求尊重客观事物,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作为实践活动的前进方向。此外毛泽东思想从当时国情出发,重视群众在革命活动中的作用,收集群众意见,制定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实践活动,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群众史观,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主张“民贵君轻”,提倡仁、义、礼,在民众心中根深蒂固,也成为民众反抗阶级统治的有效思想武器。比如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提倡建立天下大同的“天国”,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纲领,领导民主革命运动。先进知识分子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也就让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可以快速接受、研究、分析马克思主义,反思总结出毛泽东思想,这一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二)邓小平理论分析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反思总结国内建设发展情况,借鉴国外经验,系统地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方向和方法,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国策。邓小平理论充分考虑中国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国家比较落后的现状,联系国外发展历史和发展经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国策,打通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在国内外和平稳定的大环境下,大力发展国内经济。实现在经济上,与世界相连;在政治上,进一步发扬民主专制;在思想上,提出邓小平理论;在文化上,恢复高考,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源动力。

邓小平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具体分析国内外情况,科学决策,解决社会主义文化落后的现实问题与群众对物质精神文化需求的矛盾。这与洋务派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相合,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诉求,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等一脉相承,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正是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迎合了社会市场主体的迫切需求。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在国内取得成功的情况下,认真分析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情况,响应群众诉求,对共产党的任务做了进一步的明确,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生产力上,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文化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其主要表达了对人民物质需求和文化需求的满足,对人民幸福的关注,蕴含着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经济学。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点方向,即物质方面、文化方面和人民利益方面,强调作为物质创造者的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经济上,大力发展经济,按劳分配;在政治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为人民服务;在社会生产中,研发适应生产力和社会需求的生产工具,提高社会生产力;在道德上,要求人们做到自律,提高社会文化水平,实现精神文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儒家文化中“民贵君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不谋而合,彰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民为本,立国为民,保障人民的幸福安康。

(四)科学发展观分析

科学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取得阶段性胜利,共产党人综合国内外发展态势,强调人本思想,要求全面地科学地发展,要协调统筹好城乡、区域间、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等各方,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方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既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又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科学发展观提倡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重视局部与整体,重视世界普遍存在的联系,注重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强调对人的教化约束,道家思想提出阴阳五行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教化大众尊重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和谐、自然规律。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其思想主线带有儒道等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融合了唯物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念。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分析

马克思主义虽然属于西方哲学文化范畴,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差异性,但马克思主义可以实现中国化,两者必然存在着相通之处。作为外来思想文化,在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必然适用,若作为长期指导思想理论,必然要根据中国国情及传统文化加以演变。作为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我国自古至今产生了许多符合某一发展阶段的先进思想文化。其中儒家在理念上更多的满足了社会统治阶层的需求,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主导思想,得以延续,并不断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马克思主义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其中国化的文化基础也必然主要来源于儒家思想理论,同时会兼容道家、释家等其他家的思想理论。此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的社会现实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考方式和实践方法,同时反过来指导中国人民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实践活动的产物,能够指导中国的发展,说明这在某一时期,东西方社会存在的相似。而马克思主义能够实现中国化,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存在契合,作为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必然会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感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受到统治阶层的影响,但是传统思想文化来自先贤的社会实践总结,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结合中国国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中国革命活动和建设发展活动的一种先进思想理论,其以儒家、墨家、道家、释家、法家、理学等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彰显了科学、民本等特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但是需要立足中国国情,科学审慎地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采取“立足当下,古为今用,中体西用,综合创造”的模式,切记忽视传统文化及国情,一味借用外来思想理念,要以近代资本主义的失败探索为鉴。

五、结语

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变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存在内在的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综合中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先进指导思想和理念,其中包含了儒家、墨家、道家、释家、法家、理学等传统文化,通过引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简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理论与以儒学、道学等传统优秀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统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