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美玲,朱洁林,王 菊
(兴义市农业农村局,贵州 兴义 562400)
兴义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黔、滇、桂三省(区)中心地带,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和全州政治、经济中心。兴义市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带,雨量充沛,日照时长,适合茶叶生长。
截止2019年底,全市建成茶园面积6.03万亩(含0.8万亩苦丁茶),其中投产茶园面积4.05万亩。主要种植的茶(代茶)品种有福鼎大白茶(2.38万亩)、龙井43(1.62万亩)、安吉白茶(0.1万余亩)、乌牛早(0.12万亩)、中茶108(0.08万亩)、名山白毫131(0.05万亩)、(梅占、黔湄601等)(约0.06万亩)、小叶女贞科苦丁茶(0.8万亩)。
截止2019年底,兴义市涉茶企业(单位和个人)464家,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3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州)级龙头企业8家。取得SC(原QS)认证企业7家。另有已注册的个体加工厂(个体工商户)17户,已建成清洁化茶叶加工厂17座,茶馆茶楼20余家,茶叶专卖店50余家。另有个体手工作坊式加工厂30余家。近年来,兴义市茶叶在各类评茶大赛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如:嘉宏公司“云盘山涵香”绿茶在“第十六届上海茶博会”获金奖,“云盘山高原红”红茶在“2015年贵州省秋茶斗茶大赛”上获金奖茶王;“万峰春韵绿茶”2017年在第十二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等。
2017年12月,兴义市“七舍茶”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涵盖七舍、捧乍、猪场坪、敬南四个乡镇。2018年10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正式受理“七舍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
2019年,全市毛茶产量623.28t(含苦丁茶193.2t),实现产值达17605万元。主要产品为绿茶(毛峰、毛尖、扁茶)、红茶、苦丁茶等。茶叶产品立足本地销售,不断拓展外销渠道,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全市大部分茶园采取多方整合资金采购茶苗,由农户种植的方式发展,导致部分新建茶叶基地缺乏后续管护资金,茶农管护粗放,茶苗成活率低,影响了新茶园建设质量和茶产业发展进度。
一方面茶鲜叶下树率低,大部分茶园只采摘春茶,夏、秋茶少量生产,茶园经济效益低。另一方面农户生产管理技术落后,茶农缺乏系茶园管理和茶青采摘技术,茶园管理粗放,达不到专业加工企业要求,导致部分制茶企业拒收或低价收购茶青。
一方面茶青采摘季节性强,现有加工企业在茶鲜叶供应旺季加工能力不足,茶农采摘的茶鲜叶销售困难;另一方面现有的单个茶企无法保质保量完成外销茶叶大订单,错失良机。
兴义茶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和造就了优秀的茶质产品,但是缺乏像普洱茶一的拳头品牌面向国内外市场,只能以地域品牌或企业品牌进行推广,茶产品知名度较低,品牌效益效果不佳。
围绕兴义市茶产业三年发展计划,积极统筹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等涉农资金投入茶产业建设,开发新植茶园的同时加大对老茶园的改造,在茶园管护、加工等环节给予补贴,推动茶园规模化、标准化建设。
一方面依托茶叶协会宣传推介及产销对接力度,进一步挖掘企业单位办公用茶等本地市场,同时拓宽沿海城市、东西部帮扶城市等外销渠道,在完成名优春茶的生产基础上,加大夏秋名优茶的生产量。另一方面加强机采、秋冬管护等培训力度。依托七舍华曦公司加工厂和洒金严谨公司加工厂,采取订单收购、统一加工的模式,在茶园相对集中区域推广夏秋茶机采,进一步增加茶农收入。
一方面学习其他地区成功经验,以“七舍茶”获地理标志认定为契机,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构建行政保护、行业保护和司法保护相结合的机制,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打造多元化的茶产业经济,通过挖掘“茶马古道”文化底蕴,复制“古法造纸”,与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以茶带旅、以旅销茶的格局,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利用环境优势,加大与浙江、福建茶叶加工企业的合作力度,提升茶园管护、茶青采收等技术水平,进一步扩大毛茶销售规模。通过借力大型茶企发展渠道,提升“七舍茶”“万峰绿”知名度。同时,组织茶企积极参与省、国家和国际茶叶评比,在机场、高铁站等地建立销售专柜,充分利用“微博”等多媒体优势展示产品的品质特色和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