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俞阳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媒介融合在其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历经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互动媒介、媒介整合,以及媒介融合。当前,随着媒体信息化技术的升级和完善,新闻的获取途径逐步从单一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变化,在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受众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新闻信息的类型,不再是被动的新闻接受者。同时,在不同媒介之间的高度融合与互相影响的基础上,融合新闻应运而生。因此,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想要让融合新闻的传播效应发挥最佳的作用,就必然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扩大融合新闻的传播效应,推进媒体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长尾效应”属于融合新闻基于媒介融合背景而出现的一种传播效应,根据相关的科研报告可以发现在当前的融合新闻传播渠道中,以电视、报纸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占据了2/3的比重,剩余部分则是以新兴的互联网媒体为代表的传播媒介,由于出现时间较晚,因而与传统媒体相比,在庞大的市场中占据着较小的份额,然而其飞速发展的态势与与日俱增的发展规模使其在新闻市场中占据着“长尾”优势。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融合新闻具有一项重要的传播效应—叠加效应,主要指借助丰富多样的媒介传播技术和手段将市场上众多传播媒介融合起来,从而拓展了融合新闻的作用范围,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例如,当前我国以及全球正在经历的新冠状病毒疫情,除了传统的电视台、纸质报纸等传统媒体会对其进行客观积极的报道以外,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微博、公众号、短视频等等都加入报道疫情防控的报道中,使得我国民众与遍布全球的华人华侨都能够实时了解最及时的相关新闻报道。正是由于融合新闻的这一叠加传播效应的积极影响,才使得新闻影响力获得进一步的扩大。
融合新闻借助互联网平台上的各种新媒体渠道,使之变为自己搜集与传播新闻的至关重要的“窗口”,利用这一传播方式能够使新闻媒体可以在更为广阔的市场环境中发挥作用。同时,能够覆盖到的影响范围更加深远,为强化新闻效益和展现新闻价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波纹效应”是指像向湖中扔掷一粒石子,而后在平静若镜的水面上激起一层层的波澜般,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融合新闻在传播中将与之相关联的各种新闻信息也一并广泛地传播开来,尤其是受到诸多媒介的影响,进一步加快了传播的速度、拓展了传播的范围、加剧了传播的影响。
融合新闻要取得有效的传播,首先需要保障传播内容的多元化。由于以往受到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的局限,社会媒体可以获取的实时新闻资源非常有限,然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媒体能够依托前沿强大的信息化技术,并应用诸如互联网新闻、手机端新闻媒体等多种新闻媒介不受时间空间制约而获得最新的新闻信息,在此基础上,融合新闻的信息来源得到开拓。为此,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借助前沿的媒介技术手段对融合新闻素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与分析,从而确保新闻内容的多元化,防止出现融合新闻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发生仅仅换个标题而内容雷同的问题。
当前的融合新闻应该在继续传播的过程中丢弃过去陈旧的快餐式研发制作的形式,转变为递进式的开发和制作,继而有效地融合不同的媒体深挖融合新闻内在有价值的事实真相,更加全面多维度地呈现出新闻的真正价值。譬如,之前广泛报道的共享单车转为私用的新闻时,传统媒体多运用图文形式发布共享单车私用的相关新闻事实与问题,而各大互联网媒体则借助更为生动的短视频形式与网民进行立体互动,特别针对民众对于共享单车私用这一事件的相关态度与观点,共享单车的生产商怎样有效提高安全性等诸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传播报道,从而让这一新闻内容可以满足各类受众群体的需求,并提升了新闻内容的质量和深度。
融合新闻在其继续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完成新旧媒体的高度融合,通过借助传统媒体的权威专业性,留存新闻信息的核心部分,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手机移动端媒体等各种媒介传播渠道将新闻传播的范围扩大、加快传播速度等优势,获得更多的新闻资讯内容,再进一步扩大融合新闻的影响层面,特别是引导受众群体利用新媒体渠道主动积极地投身到融合新闻的传播中,还可以提供别具一格的新闻传播体验,为融合新闻在未来吸引更多的受众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融合新闻的传播效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工作人员需要在传播过程中,重视多元化的新闻内容,运用递进式的开发制作方式,将新旧媒体进行有机的融合等行之有效的融合新闻传播策略。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发挥出融合新闻的实效性优势,继续扩大传播范围和新闻影响力,以此满足受众群体的精神需求,推进融合新闻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