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彬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不同的国家孕育不同的创作理念。因为环境的差异性使得各国艺术家也存在不同的创作理念,必然会造成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表现。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发展背景的影响下,西方的绘画理念越来越被国人尤其是服装设计师所接受并成为一种服饰潮流的代名词,这也侧面说明了西方绘画艺术与我国的服饰穿着理念、习惯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国人对待西方艺术的观念更加具有包容性,西方绘画理念创作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使得西方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整个艺术领域并在服装造型设计艺术领域尤为突出,众多的服装设计师从西方现代绘画的色彩形式中吸收创作精华和设计理念,创作出大量风格化、时尚化并引领潮流的优秀作品[1]。
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分离、片段式的形式美,他们不追求完整的绘画带来的美感而是从多方位的角度和画中独立的线条、色彩来进行欣赏。比如追求立体主义画派的艺术家,他们以多方位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艺术家们擅长从线条的平行与垂直、物体的阴暗面和色彩的饱和程度出发来探破碎的画面带来的多重视觉效果;从而塑造出西方绘画理论中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的视觉错觉。
“风格派”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出发点即是对事物的绝对抽象。这些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绘画时既追求风格的独特性又追求画面形象呈现的抽象性。在“抽象化与单纯化”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他们追求准确、明确和合理秩序的东西,凡是缺乏这些东西的绘画,都被他们称作是巴洛克,并统统予以反对。对于“风格派”的艺术家而言,这些基本要素是整体视觉效果呈现的基础,他们所主张的是将二维画面中的线条、色块在大脑思维中形成三维的立体空间感,寻找它们之间的比例和谐。在创造新的视觉风格的同时,它力图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风格派不仅关心美学,也努力更新生活与艺术的联系。艺术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西方绘画理论的技巧来源于西方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与观察,同时艺术又是高于生活的;艺术的有利性会对生活具有反作用的效果,作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西方绘画艺术理论被我国的服饰造型所利用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由于受到西方的非理性主义哲学直接影响,而转变为对人类内心情感世界的表达,通过对人物内心心理活动的探索来表达自己的所观所想,这样就诞生了一批比较注重线条和留白的抽象主义绘画艺术家,在他们眼中,艺术不是简单“看得懂的”,艺术应存在于每个人的眼脑中。而且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也是不相同的。对于艺术来讲,应该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这也侧面展现出了西方绘画艺术家对于创新创作的要求。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甚至发展到后来的自由人权,西方绘画的发展史是这样的,那么人作为服装的主题更应该呈现出社会的发展和更应该凸显出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地位。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就是要加强“人”这个独立体的内心精神活动和主观意识。就是要突出自我。
从西方绘画重写实和重形似两大基本艺术审美角度出发,探寻和解析绘画色彩形式语言在当代服装艺术设计创意中的表现出中国服饰经典和谐、时尚前卫的特点。艺术家认为艺术尤其是绘画应该独立于其他事物之外而完善发展的。绘画的过程是在人脑中单独进行的构思活动,这就契合了西方绘画“风格派”的抽象精神创作理念。同时艺术家主张艺术应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他虽然是独立于其他事物但是也要与其他存在的事物保持和谐。所以西方的绘画理念就遵循了西方艺术家的创作手法,使绘画既跳脱又和谐。服饰也应该如此,所有的服饰都不应该是重复制造的,在结构上、图案上都应如此。服饰是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很好的载体,设计师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载体根据人物来设计衣服而不是单纯的制造服饰。
当前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与交融使得绘画艺术形式界限被逐渐打破,形成全新的多维度的艺术追求,东方的设计师也开始打破之前惯有的思维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使服饰的色彩、设计感都符合当下人群的要求;使服饰的样式符合当下现代文化潮流。这也需要艺术家学习西方绘画艺术家身上洞察力和敏锐的捕捉力使人们对现代绘画的广泛活动有了较严肃认真的认识,对艺术素养普遍提高,促使人们有理由对服装设计提出更高级的要求。旧的形式,包括一些古典的或是不合时宜的款式正在大量地抛弃。而一些新的符合当代文化生活特征的、迎合人们审美趣味的形式,观念的更新促使人们开始购买一些新奇的、前卫性时装。这对现代的时装设计师们无疑也是一种刺激和鼓励;同时,西方绘画的广泛应用也为人们接受这些超前意识的时装设计作品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在我国,服装艺术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受到近半个世纪的文化抑制和思想压制的同时服装设计也停滞不前。人们也已意识到经过长时间的封闭;服装失去了美的光泽,对以前的服装扬弃背叛变成了简单的模仿、抄袭。绘画与服装设计虽然艺术的表现形态不同,但所遵循的色彩形式美及构成法则是相同的,服装设计也是绘画的另一种输出方式,只不过服饰设计相对于绘画创作过程较为复杂,但是这并不影响服装设计的完整性输出。从两者的不同来看绘画的应用性语言是相对复杂的,艺术家纪要考虑到色彩的搭配和当时社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大背景来构思绘画理念。但是对于服装设计师而言,“服装”所处的社会大背景在很长地时间内不会发生阶段性的变化。所以在设计创作时这要符合当下的人们穿着要求即可。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与其他世界文化逐渐共通融合。对于中国服装艺术设计师而言,想在服装艺术设计的色彩、图案创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也要侧面借鉴、客观冷静的分析西方绘画特点带来的艺术美,从而把这种绘画艺术美挪用到服装的设计创新上,让我国的服饰品牌越来越迎合大众的眼光,逐步走出中国走向全世界,让中国服饰承载的中国美真正做到发扬过大。
虽然说本国设计师是借鉴西方的绘画艺术理论来进行服饰设计,但是最后收益还是国人。因为虚心学习西方的艺术理论可以完善自己的不足和提高自己认识美的眼光从而提升自己的自身价值,这不仅使自己的自我价值得以体现,同时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服装设计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创新才能引领社会进步、构架强大,大胆创新、思想前卫才会有更多的人才注意到你。而西方绘画艺术技巧的应用就是对我国服饰一个很大提升,他改变了我国传统服饰的拘泥性、保守性和含蓄性,使中国服饰越来越有线条感、色彩感和开放性。
如每年的巴黎时装周,各国的知名时尚人士都聚集在此,这是艺术家交流的殿堂,从近几年看,我国出席时装周的设计师和艺人越来越多,这说明越来越多的知名人士愿意为中国品牌带货,也有大量的设计师愿意与别国的设计师、艺术家交流让自己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构思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本土设计师要在设想、构思服饰款式时要像西方绘画艺术家一样把“人”放在主体地位,服装则是通过服装来表现人,过分注意绘画的表现方式往往会赞成喧宾夺主,追求形式的新奇也应有节制、分寸。
服饰不仅仅是一种体现生活质量的标志,同时更是能展现服饰和人和谐之美的一种艺术品。他虽然与绘画的呈现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是不得不说服饰也在体现着一个设计师的创作理念,无不渗透着设计师的主观想法,从这一些层面来讲,两者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所以说服饰的设计借鉴绘画的艺术理念,根据西方绘画艺术的创作来完善和提升本国服饰的设计这是合理可取的,我国设计师也应该放开步伐从借鉴到创新,使本国的服饰冲出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