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娟 姚 晅
(南郑县蚕茶果技术推广中心 陕西南郑 723100)
南郑辖区共计22个镇(办),311个村,3100个村民组。经过清产核资,共有资产总额166054.77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7461.22万元,非经营性资产 148593.55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279.42万亩,其中:耕地60.72万亩,林地204.12万亩。目前,赋码系统登记311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身份界定487331人,量化集体资产(经营性资产)总额10800.36万元。
去年全区86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中有21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取得收益,占调查总数的24%。其中:收益 5万元以下的7个,5~10万元的7个,10万元以上的7个。收益总额222.49万元,其中:资金经营收益95.39万元,占总收益的43%;固定资产经营收益112.4万元,占总收益的51%;盘活利用资源性资产收益14.7万元,占总收益的6%。其他经济主体收益114.34万元,其中:扶贫互助合作社59万元,扶贫互助资金协会51.83万元。86个村中27个村在2019年实现了分红,累计分红总额131.08万元,其中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75.21万元,占分红总额的57%,扶贫互助合作社分红55.87万元,占分红总额的43%。与2018年相比,村集体收益增长50%以上的有4个村,增长20%~50%的有3个村,增长5%~20%的有16个村,还有63个村收益持平。
村干部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认识不足,发展集体经济的观念落后、思路狭窄,畏惧和依赖思想普遍存在。怕担责任、怕困难,发展集体经济会面临诸多问题,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满足支撑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对上级扶持政策依赖过多,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根据各村的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优化结构,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
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缺乏优秀人才和带头人。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带头致富能力不强,思路不清、措施不力、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不足,加之农村人才资源匮乏,优秀人才外流,致使村集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村集体经济基础普遍薄弱,无支柱产业,发展难度较大。大部分村没有集体产业和可运营的经营性资产,收益仅仅是依靠财政扶持资金对外投资获利和固定资产出租,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没有可持续性。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潜力大多在于盘活集体资源性资产和闲置的房屋、厂房等要素上,但由于信息不畅,缺乏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发展不充分,缺乏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制约了集体资源变资产的发展进程。
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职责混淆、事权不分。由于脱贫攻坚的特殊要求,贫困村多个经济组织并存,职能重合、业务交错和管理人员交叉任职,难以实现政经分离改革目标,村干部工作开展难度大,内部管理不规范,运行效果不好。
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等市场主体资格方面的政策不明朗。
农村“三资”管理不够规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后,“三资”清查结果未能及时移交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进行核算和管理。镇村财服务中心未能实现完全的委托代理,资产、债权债务并未全部纳入帐内统一核算,不能准确的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状况。
缺乏激励带动机制。未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机制,未能激发出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农经队伍力量薄弱,与工作量不相适应。农经机构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缺乏农经专业知识。基层农经站配备人员少且还承担着其他业务工作,不能更好地指导和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行及发展。
继续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持,改善投资环境,在交通、水利、生态环境、产业发展方面加大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才培育力度。鼓励外出学习交流,借鉴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拓宽思路,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加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的培训,开展轮训,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进一步出台政策,鼓励大中院校毕业生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担任职业经理或管理人员,落实待遇,解决经济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积极制定经济合作社绩效考核办法,明确奖惩措施,激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完善改革配套措施,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进程。首先要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区别,让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充分发挥应有的经济职能;出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承包地有偿退出等方面的指导意见。
加强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建设。要做好镇(办)村干部的培训,提升意识,充分认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补充基层农经力量,加强业务培训,培养懂专业、会管理的经管人员,用更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来指导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
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培育指导,利用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