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与学习: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

2020-12-08 14:29:43曹咏萍
时代人物 2020年33期
关键词:武装中国化中国共产党

曹咏萍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进程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很多途径,比如译介、办报刊等,但从理论武装的视角来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作用则被长期忽略。理论武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武装所采用的宣传、教育手段本身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范围,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速度;二是“学习”本身贯穿于理论武装过程之中,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学习之风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深度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理论武装采用的宣传手段在广度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通过宣传手段在广度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推动力。

党内理论武装宣传手段的运用。中国大革命失败后,为了规避自身弱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中国共产党革命的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毛泽东开启了对乡村割据理论的探索,逐渐形成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者三者有机结合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意味着党将长期处在农村斗争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党要发展壮大,不能不吸收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等非无产阶级身份的人入党,中国共产党俨然已成为一个“农民党”。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主张流动游击的流寇主义等非无产阶级错误思想,在党内有着相当大的影响。面对一个充满落后思想的“农民党”,毛泽东无不焦虑地感慨到:“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1]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清除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官兵们的头脑,成为当时党内思想建设的头等大事。就宣传方面,党内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手段,如召开大会作演讲、写标语、出墙报、发传单以及教唱红色歌曲。[2]

1929年12月下旬,古田会议决议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初步回答了在农村进行革命战争的环境中,如何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古田会议集中体现了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这一独特的党的建设的道路,对以后党的建设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在党外理论武装宣传教育的延伸与拓展。中国共产党内部早期理论武装的宣传工作在清除非无产阶级思想、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当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想让理论武装的宣传功能在党外真正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应切实尊重和正确看待中国的历史实际和文化传统。这在共产党改造旧式地方武装为无产阶级领导的军队中就得到了很好的说明。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充分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国传统农村的情况以及中国农村与农民的现状。袁文才、王佐武装被改造为工农革命军就是这方面的成功探索与实践。而改造所采取的手段之一就是理论武装所用的宣传手段的延伸。进行宣传改造的主导者就是毛泽东本人。从毛泽东改造旧式武装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再次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将理论武装的内容扩展延伸至党外,并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历史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党内到党外的传播路径,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

理论武装的学习模式在深度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正规化倾向的学校教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尽管共产党人作出了种种努力,但囿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革命任务负责繁重,党员成分杂多,导致很多党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了解流于表面。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内曾先后发生过多次“左”倾错误,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一些列“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严重危害,甚至导致革命严重失败。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标志着中国革命也由国内战争开始向抗日战争转变,中国革命情势较之以往更为复杂动荡 ,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如何从理论上纠正和消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等错误思想对革命的影响,提高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水平成为当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高度重视学习和思考,自己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还注重通过正规化学校教育提高党内其他干部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的提高。理论武装的学校教育手段,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又具有学校教育的效果。由于采取学校教育的手段,就自然形成了师生关系,使得理论武装的过程具备了言传身教的特点,加之教育正规化、系统化的倾向,使得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更加深入,效果更明显,也更加有针对性。

非正规化的短期、速成培训班的学习。除了正规化教育外,短期、速成培训班的教育模式迎合了特殊年代下根据地战火纷飞、环境艰苦、斗争紧张尖锐的特殊情势,对理论武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乃至革命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比如解放战争后期大办“抗大式”的训练班就是对非正规化教育的肯定。这些培训班有的称作“学校”,有的称作“大学”,但实际上都是“抗大式”的培训班。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江汉工学以及山东解放区开班的“抗大式”培训班。这些培训班的学习内容,主要以思想政治学习为主,具有典型的理论武装性质。

正是理论武装所采用的宣传、教育手段本身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范围,同时“学习”本身贯穿于理论武装过程之中,二者互相配合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猜你喜欢
武装中国化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2:00
爱红妆更爱武装
轻兵器(2022年4期)2022-04-25 23:00:0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M-24武装直升机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