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颜峰
(新疆阿克苏市融媒体中心,新疆 阿克苏 843000)
自电视普及以来,电视台就成为传统媒体时代的王者平台。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电视台也逐渐式微,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县级电视台想要杀出流量的重围,“打铁还需自身硬”,就要抓住自己天然的群众优势,把握流量经济,不被新媒体时代所抛弃。
县级电视台,作为传统媒体的组成部分,对于节目制作早已有一套固定体系,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冲击,流量为王的时代,多元化的节目样式让普通老百姓的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尤其是新媒体在传播速率,传播深度,传播广度上的先天优势,让遵循传统节目制作手法的县级电视台,在这种冲击之下,竞争能力显弱。节目形式老化,节目内容老旧,成为拖累县级电视台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县级电视台应及时转变制作思路,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创新节目模式,打造贴近生活,内容新颖,传播快速的新型电视节目。当然节目的打造也不能“唯流量论”,向节目中填充大量媚俗无聊的娱乐化内容来拉高收视率,这样不仅拉低县级电视台的准入门槛,伤害口碑,更是影响观众的精神文明生活。创新打造节目模式一定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喜好,借鉴成功同行的经验,把握新媒体时代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紧跟市场的变化规律,才能在新媒体时代冲击之下立足。例如打造农村民生类节目,以贴近农村生活,关注三农为立意,节目内容可以包含当地特色农村美食,民俗,风景,日常生活等,既可以帮助当地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可以宣传当地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创新节目的打造离不开数据支持,县级电视台在制作过程中,也应该根据互联网大数据,决定节目立意方向。当今年轻人最喜欢的节目形式莫过于直播,而受到观众偏爱的节目内容更多是本土化民族化内容,县级电视台天然贴近群众生活,而农村生活更是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创新节目模式时,要重视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及时得到观众反馈,才能制作出真正受观众喜爱的好节目。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是互联网技术升级的结果,谁掌握了技术,谁就具有核心竞争力。数字化信息化一直是新媒体得以成功的关键之处。当县级电视台还处在传统传媒技术中时,就直面了数字化信息化的突然冲击,不仅节目形式被颠覆,传播途径与技术也被新媒体打败,使得发展前景蒙上阴影。因此升级创新,传播形式等技术手段,就成了县级电视台在新媒体时代立足的基础。新媒体在传播途径上,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很好地弥补了县级电视台的弱势。不论是各种新媒体平台,还是已经转型成功的传统媒体平台,他们的成功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升级换代传播技术,开拓创新传播形式,注重时效性,节目连续性增加用户粘性。比如可以打造直播新闻类节目,除去电视台这种传统手段播放,还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打造专属IP,为助力三农,聚焦扶贫提供力量。
县级电视台在打造创新节目后,缺乏的舆论传播手段,可以以新媒体为主,使用“微博、快手、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推送节目,获得关注,从而形成良性的节目制作循环。同时,县级电视台还应改革固定的节目播放时间,及时播报具有时效性的节目内容,让观众得到与互联网速度一样的信息感受。这样才能吸引观众,带来收视率关注度。
在新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除了硬件的升级,还要注意人才在县级电视台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支创新高效讲纪律的人才队伍是县级电视台发展的重要支柱。作为舆论阵地的县级电视台,是走好“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步骤。不仅承担着丰富老百姓精神文明的重任,更是承担了宣传国家方针政策的任务。而电视台员工就是这两大任务的具体落实者,也是创新节目升级技术的执行人。
可以由电视台牵头成立交流平台,培训平台等,在本职工作之余,加强电视台员工的职业技能。不断为县级电视台输送新鲜血液,不断提升县级电视台的公信力,传播力,创新力,竞争力,才能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之下立于不败之地。
结束语:新媒体时代是社会发展的浪潮先锋,县级电视台想要在这场席卷传统媒体行业的大洪水中脱颖而出,就要转变旧思维,开阔新角度,走出新步调。县级电视台的转型,不仅要保持原有的传统媒体时代的优势,还要弥补新媒体时代的不足,从自身人才建设出发,修炼硬件内功,走创新型节目制作路线,开发本土化民族化生活化的优秀节目内容。大胆自我革新自我创新,才是县级电视台在新媒体时代下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县级电视台“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新生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