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理论对我国消费现状的分析

2020-12-08 14:25韦舒怡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异化资本主义消费

韦舒怡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上海 201600)

随着我国新冠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成为当下恢复社会正常经济生活秩序的主题。为了鼓励消费拉动生产很多地方政府向市民发放大量消费券,淘宝、京东等网上商城也推出各种促销活动,浙江杭州大厦购物城复工当日5小时营业额已达1100万,4天销售额流水直逼复工前的全月总额。在这种全民近乎报复性消费热潮中,我们一方面要鼓励正常的内需拉动,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其中一些消费异化现象。

一、从异化到消费异化

异化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西方神学和经院哲学,黑格尔将这一概念进一步发展,这时这一概念更多表现为对象化,也就是主体认识和实现自身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马克思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把异化的内涵意义从精神世界拓展到了现实世界,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异化与劳动结合表述,由此产生了劳动异化理论,并深刻揭示了劳动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压迫无产阶级并产生阶级斗争的根源。马克思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异化的基本特征:第一,工人同其劳动产品相异化;第二,工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第三,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第四,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一把利刃,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军人物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影响下,开始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卢卡奇尽管在阐述物化理论的时候还没有接触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但他从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中发展出了著名的物化理论,虽然卢卡奇没有用异化这个词,也没有达到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高度,但却仍有许多相通之处。更重要的是,后来的西马学者在他的影响下对资本主义异化展开了丰富讨论,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刻批判,消费异化就是他们批判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后,生态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者也对异化消费理论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消费作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这一过程中分别获得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对于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和扩大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却远远超出了它本身应有的内涵。马克思通过对生产关系的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消费异化的根源就是资本家不断扩大再生产以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得供求关系失衡,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刺激消费来获取更多利润是最好的方法。因此资本家们利用各种方法来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让人们误以为对物的占有才是证明和实现自己价值的唯一途径。以上就是马克思所阐述的商品拜物教,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异化消费理论的源泉所在。

其次与马克思所处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时代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也目睹了危机过后,主张国家适度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凯恩斯主义帮助资本主义度过了一段平稳发展期。在第二次新技术革命的助推下,社会生产力飞速提升,以利润为唯一驱动的资本主义生产导致产品过剩的现象再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资本家一方面借助于新兴的电视、电话、广播等传媒工具,用眼花缭乱的广告塑造时尚,定义潮流,鼓励引导人们消费;另一方面,分期付款、信用卡等超前消费方式开始出现并日趋成熟,消费开始远远背离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目的,成为资本家获取更多利润的手段,恰如弗洛姆所说,“消费异化的本质是消费对消费自身本质的背离、对人的背离和对人的操纵和控制。”[1]

最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大肆批判资本主义异化消费。消费异化指的是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消费本身用来满足人们需求的手段的功能异化了,消费被赋予其他意义。它成为人们在劳动生活中失去自由逃避现实的自我安慰途径。同时也成为统治阶级对社会实施控制的一种工具。同样的这种异化现象必然会带来危害,也同大多数的异化现象一样,这种危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会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第二,会造成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第三,会造成人自身的异化。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假消费现象,人们的消费已经不再是为满足自身需要的正常消费了,而是为了自尊、虚荣、面子的虚假消费。西马学者对此类现象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弗洛姆研究了一系列异化现象后,认为摆脱异化的方式是从心理入手,使个人的心理健康才能使社会健康。他在《占有还是生存》一书中提到了现代人的“重占有”的生存方式。这是一种无限度扩大占有范围,使一切存在物都成为人们追逐和占有的对象的生产方式。而在这种对一切存在物的占有中,对各种消费品的永无止境的追逐自然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敏锐地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消费问题,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消费异化理论。但他们更多地着眼于批判这一现象,而没有过多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换句话说,他们只提出问题并加以批判,并没有解决问题。

二、当代中国存在的消费异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大门逐步向世界打开,这使得一些现代资本主义消费理念一时风靡,尤其是在对新鲜事物有更高接受度的年轻人群体中。因此,正确认识现代消费行为背后所可能存在的异化现象对于我们建立正确的消费观,消除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性的符号化消费

“符号化消费”这个概念由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鲍德里亚提出,他将符号学的观点应用于消费异化的研究之中,揭示了消费的符号化现象。他认为,当消费者消费物品时,就是在消费符号,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界定自己。最具有代表性的应当算是奢侈品消费了。近年来,代购的风起云涌和国人的出国游热,使得国人购买奢侈品不再是一件难事。“中国游客在境外每次购买奢侈品方面的平均花费是900美元,其中在欧洲甚至高达1400美元。”[2]这也得益于品牌方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不断地诱使着人们通过消费虚拟的符号以证实自身的价值、品位,妄图通过这种虚拟的符号性消费实现真正的自我。”[3]

积极的来看,符号化消费对应了现代人张扬个性的要求,所谓的个性化又会引领制造商们不断的去开发个性化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符合对方需求的服务,这样就提高了不同消费水平的人群与个性化的商品之间的契合度。从宏观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确实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商家制造出越来越多徒有虚表的产品,而符号化消费又在无形中将人划分了三六九等,使得人们更加虚荣,这种虚假的消费需求使得人们忽略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真实需要,使人们陷入消费的旋涡之中。

(二)盲目的冲动型消费

盲目的冲动消费指的是消费者不考虑自身的实际需求和产品真正的使用价值,一味地攀比从众的非理性消费行为。从众多制造商中获利的大众传媒企业,会因为利益原因背离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各种广告,而这样有违实际内容的虚假广告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人们渐渐失去了对需求的判别能力,盲目的冲动消费。“双十一购物节”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双十一购物节”本是商家为了促销商品而生造出来的所谓“节日”,“双十一”的相关新闻更是层出不穷。先是彰显国人购买力度之强的数据统计,人们好一通夸赞有钱。后又爆出好几起因妻子购买力度过大丈夫身亡的消息。电子支付方式在当前国内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对于自己的消费能力认识不足,人们沉溺于“报复式购物”的快感中。人们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而冲动消费,但等理智恢复之后,才会发现自己购买东西并没有急切的需求且并没有优惠多少,人们耗费时间浪费金钱去追赶所谓的潮流风尚,最终发现自己被潮流所愚弄。

(三)奢侈的浪费性消费

浪费性消费就是超出必要需求且浪费公共资源的异化消费。近些年开始进入人们视线的节日礼品过度包装与“舌尖上的浪费”都说明奢侈浪费之风在我国的蔓延。这些都是对我国公共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当人们发展经济,享受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欢愉时不曾想过我们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当我们浪费时也不曾想过这对自然会有什么样的危害。消费异化使得人们不断向大自然索取更多的资源,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人们没有敬畏自然而是在挑衅自然,结果必然是人类在这场挑衅中败下阵来。

(四)虚荣的炫耀性消费

炫耀性消费这一学术概念最早由加拿大学者约翰雷提出,却是在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邦德·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中得以流传。这种炫耀性消费多发生于富裕阶层,他们向他人炫耀自己的富足和地位就是通过这种浪费式的消费方式。而在中国特有的“面子”文化的指引下,不仅是富裕阶层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普通民众也追求此道。凭借着节俭的“传统美德”与从西方人那里学习的信贷手段,普通消费者也愿意为“面子”孤注一掷。前有割肾买手机的高中生,后有透支信用卡过“精致”生活的女青年。他们是悲哀的,却又从侧面反映出这个时代真的“病”了。

在这样一个病态的时代里,人们陷于异化消费的陷阱之中,迷失自我,忘记了对商品的真正使用价值的追求,而是将自己困于过度消费所带来的一瞬的欢愉中。“金钱从没有使一个人幸福,也永远不会使人幸福。在金钱的本质中,没有产生幸福的东西。一个人拥有的越多,他的欲望就越大。这不是填满一个欲壑,而是制造另一个。”[4]这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对金钱的总结。

三、对克服异化消费的思考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批判消费异化之后都或多或少有对克服异化的思考。如卢卡奇将其最后定为无产阶级要从意识上有所觉醒,而法兰克福学派更多是关注人们的普遍生存境遇,他们所找寻的人们摆脱普遍的异化或物化的文化困境与早期学者又不同。弗洛姆则认为要克服现代人在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方面的深层异化,就要超越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确立重生存的生存方式,其核心是独立、自由、批判意识,以及积极的行动。扬弃异化,就是恢复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存方式,这对于我们克服目前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现象,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是有借鉴意义的。

首先,认清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在经济发展上所取得的增长奇迹,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是我们顺应历史趋势,大力发展生产,扩大国内国外两个消费市场结果。然而盲目地扩大生产给我们也带来了许多伤痛,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过度消费等都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习主席强调过我们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更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一方面我们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也出现了上述一些不合理的消费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社会风气的过度娱乐化,精神追求的过分享乐化。要认清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很多问题是发展带来的,我们要做的是找到方法解决问题。

其次,在人与物的关系中找到平衡。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色生态发展可谓是解决此问题的良方,我国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比任何一个国家少,且我们不能再走别国曾经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此我国从上到下,从小事做起,从“光盘行动”到“绿水青山”,并且加大此方面的宣传力度,使人们慢慢接受并有所行动。人人平等并不是一句空话,消费异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于不平等的关系的反抗,当人与人的关系是通过物与利建立的,那势必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谁的物多,谁的利多,谁就是“尊贵”的一方,这种错误的追求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教育入手,从小入手,让人们明白尊重的意义不在于多有钱,而在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政策上入手,照顾弱势群体是一方面,真正意义上实行“先富带动后富”才是最有效的方法。消费可能会带给人们一时的欢愉、刺激和享受,但当这些消散后,空虚更甚。真正的幸福自始至终都来源于自身精神的富足,来源于稳定的家庭关系,来源于对生活的满足。学会认清自己才是重要的,实现自我价值并不在你有多少奢侈品上,而在于自己内心的平静。

最后,在政策和制度上多下功夫。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有质的不同的,我们的消费异化现象不同于西方剥削压榨底层无产阶级,只是在追求利益的路上走弯了,因此,在克服我国消费异化的道路上需采取一些必要的政策措施。要统筹协调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再分配手段,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扶贫致富不能少,缩小收入差距不能少,惠农政策不能少,税收比例确定不能少,低保政策不能少,教育措施不能少,保民生、促就业不能少……在发展的路上,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时候只有问题出现了我们才想到解决方案,这样确实会被诟病,但是,所有的问题都会有最有力的解决方法,这是我们的优势,是我们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地方。

今天之中国正顺应历史潮流,稳步向前发展。在发展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问题,如此消费现象只是众多发展红利带来的问题之一。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应理性分析,找到问题所在,提出克服对策。

猜你喜欢
异化资本主义消费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从精神生态学角度看《白噪音》中后现代人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