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叶娜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浙江 杭州 310000)
越剧是我国地方剧种中为数不多的具有完整的声、韵、调的曲艺形式,属于一种特殊的语音系统。越剧的语言非常具有特色,是以嵊县等地的城关书面话为音韵基础,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对于越剧来说,其唱腔是体现其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越剧由于其独特的唱腔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喜爱。随着我国地方戏形式的不断发展,如何让越剧表演的受众群体得到进一步扩展,成为了很多越剧演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对越剧的唱腔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实现对唱腔的灵活运用。
越剧唱腔是越剧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反映越剧这种地方剧种与其他地方剧种差异性的关键。对于任何一种地方剧种而言,唱腔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地方戏曲之所以会对中国各地区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与其自身的优美唱腔有直接关系。越剧主要是借助大段的、具有特异性的唱腔来反映情绪或者故事情节,从而使得观众在欣赏优美唱腔的时候,可以从中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所思所想,这样一来也更加提升了曲目的整体代入感。在进行越剧演唱的时候,越剧演员可以通过唱腔传达出不同的情感、流派以及人物心理,从而使得观众的观感得到有效丰富,也使得观众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越剧唱腔的独特魅力,从而提升了越剧这一地方剧种的观赏性。对于越剧来说,其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与其他地方剧种存在很大的不同,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越剧唱腔优美婉转。越剧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我国仅次于京剧的第二大剧种,在我国有广泛的受众群体。越剧有很多经典剧目,经常会大范围的巡演,例如《红楼梦》、《西厢记》、《碧玉簪》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这些经典曲目早已经深入人心,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共鸣。对于越剧演员来说,“唱、念、做、打”都属于基本功,也是考量一个越剧演员专业素质的重要指标。而其中的“唱”无疑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通过精湛的唱腔技巧可以将曲目的情感展示得淋漓尽致,从而使得观众与剧中人物的命运共进退。
对于越剧而言,想要拥有高水平的唱腔技巧控制能力,应该注意对越剧唱腔的起平落结构进行准确把握,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得越剧唱腔的表现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使得越剧的演唱形式更加丰富。越剧在唱腔上吸收了滩簧剧清板的演唱方式,但同时也在此基础上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将清板前加上了掼清板句式,通过这种句式的增加,使得一句唱腔会有前后两次变化,乐句最后两个字的位置被拉宽,使得短过门与长过门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这便是起、平、落结构的重要体现。在范瑞娟老师演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在“思祝”一部分中便应用了起平落的唱腔结构,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表演效果。起平落结构是越剧演唱的核心技巧,在对其进行实际应用的时候需要对这一演唱技巧有深入了解,其中平部好似起平落唱段中音乐陈述以及展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唱段的演唱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一名有经验的越剧演员来说,平部是其对人物性格发展以及情感进行展现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节拍以及句幅来体现出唱腔的优美,从而使得唱腔的转折处更加平稳圆滑,意境深幽。例如,袁雪芬老师在演唱《祥林嫂》“听他一番辛酸话”一段的时候,全段共18句话,第1句到第2句为起部;第3句到第9句的唱腔为平部结构;第9句到第18句为落部。
对于起平落结构形式来说,其在越剧中有广泛的应用,从越剧的四工调时期开始,起平落的结构在越剧演唱中的应用越来越常见。由于起平落结构属于上下句掼清板形成的,清板部分没有伴奏演唱,这对角色演唱情感驾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演员将每个字清清楚楚的传递到观众的耳朵中,这早已经成为了越剧的重要表演风格之一。悦耳动听的清板使得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对于起平落这一唱腔结构来说,最少可以唱4句,最多可以唱几十句,可以在其中构建起多个起平落唱腔唱段。对于越剧唱腔中的段式来说,结构形态上往往有较大的区别,通常会涉及到上下句体,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在演唱过程中,无论是单一式的起平落结构还是结合节拍递减、快板滚唱以及叠后加腔等技法,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唱腔节奏的把握,这也是我国当代越剧演员的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越剧艺术的发展蒸蒸日上,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大,这与越剧这一地方剧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有直接关系。今后,应该注意进一步提升对越剧唱腔的创新力度,从而使得越剧在演唱技巧上得到进一步升华,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要在唱法上积极吸取前人经验,同时还要将其与现阶段的时代发展以及文化发展进行紧密结合,对起平落的表现结构进行创新,从而将新鲜的血液注入到越剧的唱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