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同期线损管理

2020-12-08 14:23:46徐慧芬
魅力中国 2020年40期

徐慧芬

(国网常山供电公司,浙江 衢州 324200)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电能的传输过程也变得更加复杂,其中主要包括输电、变电以及配电等多方面内容,电能会在这些不同的设备间进行相应的转换以及输送,在此过程中,将会受到阻抗以及热能散失所带来的影响,导致其电能会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损耗,同时也会导致其电能的利用效率出现下降。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地加剧,当今电网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也从过去的撷取“供售差”慢慢转变为收取“过网费”,为能提升电网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线损管理势必将成为提高效益的关键点之一。如何降低线损率,控制线损率波动的幅度和范围,是确保电网企业赢利点维持在稳定、可持续范围的关键所在。

一、分析同期线损管理系统

(一)分析系统功能

一是夯实基础数据,对于线损计算所需的基础数据,以“台区-变压器”“变压器-表计”对应率提升为目标,开展户变关系核查工作。户变关系核查以现场排查为主,辅助营配调贯通系统、一体化线损系统、采集系统核查异常数据治理同步开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二是建立管控机制。线损率是通过多项参数系统计算的,其中包括一些细化的指标,因此要充分结合线损率的计算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线损管控网络。三是加强“四分”线损的日常管控,建立“横向对症诊疗+纵向深度治理”模式,明确网格划分和专业职责。对企业电网的线损情况分专业做到实时监测及分析,要根据系统反应的数据对电网运行情况做出科学的预判,以便线损管控人员能及时消缺故障点,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四是进行辅助决策,根据所监测到的同期线损数据对电网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使其能为降损增效、电网规划、配网改造以及优化电压等方面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相应的依据。

(二)分析数据的支撑

同期线损管理系统是多专业数据的融合,通过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平台,将电能量系统(E5100电量采集系统)、用采系统(电力用户用电采集系统)、PMS2.0(设备精益化管理系统)三大系统的相关专业的基础数据进行关联和汇聚,以数据融合为基础,促进同期线损管理精益化。结合营配调贯通工作进展和三相不平衡治理工作进展,落实精益化管理,实现高损线路和台区的占比进一步下降。通过建立虚拟团队以指标管控为目标导向,并建立评价体系,促使专业部门由被动反馈转变为主动上报的“双向”反馈机制。以日线损监控为抓手,以点带面,促进基础档案、终端采集、电网运行精益化管理,实现以线损提升促进专业管理,专业提升促进降损增效的良性循环。

二、优化措施

(一)优化线损管理流程

按照清晰、明确、科学、闭环的流程原则,制定强调闭环控制的线损管理工作流程,形成了责任清晰、分工明确、设计科学、衔接流畅的流程体系,建立各专业信息互通共享的有效信息管理机制。按照线损管理职责范围分级、分压、分线、分台区进行了指标分解、控制和考核,实现线损管理的全过程可控和在控,解决各专业系统各自为政的管理格局,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管理效率,降低同期线损管理中不必要的信息延滞现象。

(二)建立异常工单闭环机制

常山公司从线损异常数据为源头,组织各专业协同工作,在同期系统已有的异常工单功能基础上,明确各类问题异常工单处理流程。发展部负责分区关口、系统问题等异常工单,运检部负责台区总表异常、公变不对应等异常工单,营销部负责专变采集、专变不对应、分布式光伏缺失等异常工单,调控中心负责电能量采集、母线不平衡等异常工单。通过下派线损异常工单,督派专业工单,以工单管控模式优化过程管理,督促专业人员数据提升,实现闭环管理。

(三)完善线损管理激励机制

由于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管控工作涉及专业较多,需要每个职能部门的员工协同完成,因此建立高效的线损管理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制定严格科学的考核标准,设立专项的线损奖励基金,加大对线损的奖惩力度。每月对每条线路的线损情况进行计算考核,并检查各供电所的线损指标是否完成,然后依据考核标准,对完成线损指标或超额完成指标者给予奖励,对未完成线损指标者给予经济处罚。对供电所来讲,也可以把线损考核延伸到每个台区经理身上,看其所管辖的线路和台区高低压线损指标是否完成,并酌情进行奖罚。使每个人感到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增强工作责任心,将降损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总结:线损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降低线损率,常山公司建立以降损为导向的线损工作方向,以归真降损工作为目标,以提升专业管理为重点,以“1+2”工单流转体系推进降损良性循环,大力治理高损线路以及高损台区,严厉查处偷窃电用户。以同期线损计算成果辅助电网规划决策,建立经济高效的电网运行方式,努力降低公司同期系统综合线损率,为公司生产经营创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