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晴炎
(苏州市东大街小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小学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攻克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优良最具有说服力的指向标,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然而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小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主观能动性不强;教学的方法单一,没有结合实践,教学效果停于表面等问题。鉴于小学写作教学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面对出现的问题,小学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探究其原因,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吸取成功的经验,尽力突破小学写作教学这一难关,切实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小学中段学生的写作能力。
某实验小学对100 多名小学中段的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习惯等采用问卷、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只有三成的学生对写作有点兴趣,更不用谈对写作有创新和研究等进一步的喜好了。从这次局部调查的结果可以得知学生对写作这方面大部分都没啥兴趣,写作的内容和素材也都缺乏创新,千篇一律。
写作的教学不能脱离学生自身的年龄和接收能力的限制,不能对其提出过高的要求,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的写作教学应该先教会学生学会把自己的认识和感想通过作文的方式完整正确的表达出来,进而走向更高的阶段,比如更加生动的表现,是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等附加价值。小学写作的培养程序应该是从不会写作、基本会写、掌握写作技巧及能力直到能写出美文的过程,不可一味地高要求,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无异于拔苗助长,无益反害。
教学形式枯燥表现在指导的过于细致、死板。教师在教授写作的时候大到结构小到用句都一一规定,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写作时往往没有重视内容和实践,导致学生的写作缺少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且没有辩证地看待模仿的问题。
作文其实是一种艺术,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想法,但是教师作文批改的时候存在局限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老师对秋天的印象就是五谷丰登等描述,但是学生对于秋天的描述可能是落叶和衰败,如果老师固定化的批改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作文不向某些试题一样,有固定不变的答案,要允许差异化和多样性的存在。
仅仅依靠灌输写作重要性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写作学习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最好的办法是激发小孩子的天性,把写作看成一项游戏,把它视为一种兴趣,而不是被压着需要完成的任务。适当的鼓励和褒奖,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喜悦和成就感,促进其不由自主地热爱写作,自主的练习和学习积累。教师还可以开发多种类型的写作形式,促进他们个性化的发展。比如可以发动学生开故事会,每个人自主的准备有趣的故事,展开自己的想象,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等等。要注重在平时培养学生的乐趣和发散性思维。
有些老师认为教授写作,要手把手一点一点地教,大到文章的脉络、框架,小到用词用句,大包大揽的教授写作。这种做法有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条式的教授,往往不是学生的真情实感,而是框框条条,学生并没有抒发自己的真实的感受,也就无法真正切实地感受到文章里面的精髓,尤其是对于抒情一类的文章,不利于学生对语感等等素养的提升。小学生是很天真的时段,如果写出来的文章过于老成,不免失于真实。
写作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要学会在生活中注意观察,适当的感悟和感受,就会发现写作的素材源源不断,用之不竭。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人和事,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要拘泥于教条式的写作框架,力求把自己真实的情感结合自己的见闻通过写作的方式真实生动地表达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写作。老师要寓教于乐,在实践中教授写作,比如参加各种室外活动,和学生们一起互动,并指导学生把感受写下来,在平时锻炼写作,在平时积累素材。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有兴趣的参与,往往会更加注意一些细节,捕捉到平时看不到的美好,会有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模仿其实是人的一种心理,就像东施效颦一样,看到美好优秀的事物,人们会尝试的去模仿,作文也是如此。模仿中要有创新,创新中要有模仿,两者缺一不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小学生的写作学习是起步阶段,是离不开最初的模仿的,从模仿到创作的过程才是写作进度必经的程序。比如在写作的学习中,有些片段采用重复的方式增强情感,在学生的写作中可以适时的参照,在参照中创新,才是正确运用模仿提升写作水平的方式
阅读和写作是联系很紧密的两个方面,阅读可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增加阅历,积累素材,写作时就不用担心没有内容可写,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接触到美文美句,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学到一些高级的写作手法和方法比如修辞、讽刺等等,提高自己的写作层次等等。因此教师在教授写作的时候不要忘记提醒学生需要有适当的阅读,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献等等,以推荐和布置阅读任务等等的方式,促进学生的阅读
小学中段的教学应该重视写作,注意方法,寓教于乐,读写结合,把写作作为一种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和促进,是每个小学中段教师不容忽视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