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上声势律动教学的策略探讨

2020-12-08 13:45:45王欢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王欢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东门小学,江西 赣州 341500)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的课程,能极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新课改背景下,音乐课程的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对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的探索也越来越积极,其中声势律动的应用,能让学生根据音乐所产生的直观、细致律动,对所学音乐作品进行有效的理解。同时,声势律动这种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能更持久的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不断感知音乐艺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那么究竟该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声势律动教学策略呢?下面将针对此主题分析。

一、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的意义分析

(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由于老师总是运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氛围十分的沉闷和乏味,学生无法从音乐学习中受到知识、情感等,难以将音乐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发挥出来。而将声势律动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对传统的沉闷课堂教学氛围进行改善,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放松身心的学习,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有利。

(二)有利于对学生节奏感的训练和挖掘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十分活泼爱动,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教学,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障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将声势律动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能利用学生爱动的特点,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训练和挖掘,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作品的理解,能取得非常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这方面的教学缺少优势,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效果不理想。而将声势律动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将学生带入到即兴表演中,并在即兴表演中萌发创作及自我表现的想法,不仅能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还能够促使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并对音乐进行有效感知。

二、小学音乐课堂上声势律动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前提,所以,老师在利用声势律动教学的过程中,要先做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工作,让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学习。比如在教学《粉刷匠》歌曲时,老师可以采取如下教学步骤:先播放一些能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的节奏欢快的音乐,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时,老师再带领学生进入到有节奏拍手中,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中。最后,老师科学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各小组以不同的动作,对歌曲进行感受与体验。在此教学步骤的实施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感受音乐节拍

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时,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将之与不同环节结合起来,让学生对音乐节拍进行感受。比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时,根据此首歌曲的内容,可以设计对应的拍手、划船等动作,让学生在听歌曲和做动作的过程中,对歌曲的四四拍子节拍特点进行感知,这样学生便可以对这首歌曲的曲风进行有效学习。此外,在利用声势律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学生间的个性化差异,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教材内容,设计出更多趣味性较强的动作,让学生在不断地节奏感和身体协调锻炼中,提升其音乐感知能力。

(三)体验音乐情感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是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通过声势律动的练习,可以给学生创设艺术性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与创作者形成情感共鸣。所以在选择动作时,老师要注重节奏感、律动较强动作的选择,让其在理解和掌握要点的基础上进行练习。比如在教学《新年好》歌曲时,老师根据此歌曲的内容和风格,可以设计拍手颤膝脚步等动作,以便于学生对歌曲中蕴含的深层次情感进行感知。但需要注意一点,老师所选取的动作绝不可以出现难度十分大的动作,那样不仅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影响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声势律动教学的意义重大,老师要对声势律动教学的原则进行充分把握,在对其合理运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审美能力等进行培养,促使学生音乐素养的不断提高,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