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煤矿建设中的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2020-12-08 13:45:45王运力
魅力中国 2020年44期

王运力

(山东能源临矿集团鲁西煤矿,山东 济宁 272000)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国家技术创新政策驱动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研发等得到大力发展,传统能源企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是其转型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煤矿智能化改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矿井智能化、监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通信网络最优化。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煤矿企业整体信息的统一管控及可视化动态展示,达到辅助决策管理的目标。

一、智能煤矿建设现状

(一)采掘设备智能化

远程控制无人化采煤技术、煤矿虚拟现实技术以及远程遥感技术是智能煤矿的3个主要方面。智能煤矿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无人化开采,目前远程控制无人化采煤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多个矿井中得到了初步运用,包括澳大利亚Glencore 矿业公司的Bulga 矿井、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红柳林煤矿以及潞安集团李村煤矿等。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对煤矿各工作流程实现模糊控制,已达到最高效运转。采煤机可以智能化快速截割记忆,液压支架能够根据采煤数据实现自动移架,刮板运输机可以根据链条张力实现自动调节。澳大利亚的LASC 系统采用高精度的光纤陀螺仪和定制的导航系统,可以实现采煤机的三维姿态智能调整、工作面自动调直等功能,2014 年已经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White Oak 煤矿成功运用。

(二)监测检测设备智能化

光纤传感器、激光矩阵定位传感器、压力流量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可以通过建立的无线WIFI 基站与光纤通信站实现远程组网通信,智能传感,可以实现办公计算机、平板、手机等终端接收、控制。智能传感器是整个智能化矿井最基础的感知单元,正是各个传感器对压力、流量、位移、浓度等基础信息的准确与实时感知,才能成为辅助煤矿智能化决策的依据。光电传感技术是智能化感知与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实时三维GIS 智能技术的开发,可以综合各地质要素、开采信息、设备运转情况实现开采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是矿井智能化监测检测信息的集成体现,也是未来综掘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二、智能煤矿建设中的管理创新

(一)设备管理

在智能煤矿中,使用了大量先进的机器设备,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以实现设备资产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应该应用一系列先进的理论、方法,并且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的科学型管理。对于煤矿的自有设备,主要处理其日常管理及机械费的核算业务。主要包括:使用计划、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设备台账管理、设备使用、设备日常管理、机械费核算等。对于煤矿的租赁设备,根据租赁数量、租出时间、退租时间、租赁单价核算其租赁费和机械料费。主要包括:租赁计划、租赁合同管理、设备进场、机械出场、租赁费用结算等。在智能煤矿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利用各种检测、监控技术,实时获取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和设备故障预警模型,及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设备故障进行预测预报,并给出维修、保养和处置建议。

(二)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至关重要。煤炭产品成本包括原煤的资源成本、生产成本、安全成本、环境治理和补偿成本、洗煤和配煤的加工成本以及转产发展成本等。其中,原煤生产成本主要包括材料、电力、职工薪酬、折旧费、维简费和替他支出。原煤安全成本是煤矿根据国家或其所在省份规定标准提取的,专门用于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实现安全生产而在成本中列支的资金。在智能煤矿中,由于实现了少人或无人开采,生产成本中的薪酬部分会大幅降低。由于智能煤矿建设中先进技术和设备投入的增加,与其相关的折旧费用以及保证技术和设备运行的电力支出会有所增加,其增加的幅度受技术和设备采购价格、技术和设备的能源消耗水平等影响。材料费用也会因对开采条件、作业环境、设备状态等的准确预测而产生一定程度的节约。

总结:智能煤矿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同时也需要管理创新。高科技采矿的发展推动了煤矿管理模式的变革,同样煤矿管理模式创新进一步引领先进开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先进技术和管理融合促进过程中产生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探索和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智能煤矿建设中相关管理问题的讨论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