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蓓蕾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媒体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尤其是在智能电子设备的辅助下,文艺节目的制作方式和传播途径都有了极大的改变,朝着多元化发展。互联网平台为文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拥有快速的传播能力和广大的受众群体,如今自媒体这一新势力迅速占据了市场。
虽然在这样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人皆可以成为创作者,但新媒体端作品良莠不齐,消息真伪难辨,因此相较之下,传统媒体仍然拥有较强的权威性,但为了自身长远的发展,广播电视媒体不得不重视自身的创新,与时俱进,以符合新时代下社会对媒体行业的要求。尤其是文艺节目的创新,更是广播电视媒体转型过程中的当务之急。文艺节目由来已久,一向受到观众的喜爱。广播电台必须重视文艺节目的变革,为观众创造更优质、喜闻乐见的节目。
大部分新媒体人通过手机制作自媒体节目,并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作品。在互联网强大的传播能力下,自媒体节目得以受到关注。显然,互联网和电子设备为自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得自媒体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快速普及。同时,在手机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推广下,新媒体平台的创作者也有了获取利益的新途径,取得了极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在此背景下,广播文艺作品更应顺应时代发展而生的,因此其特征之一就是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能够满足人们对新媒体时代下对于文艺节目的感官听觉要求。比如,广播媒介的鼎盛春天是由于私家车的普及,而面对新媒体的冲击,5G技术的应用,未来的车载收音机很有可能被庞大的音频市场所取代。此时的广播文艺节目何去何从?研究车载收听可知,广播文艺节目想要重新繁荣,就必须满足用户的需求,比如可制作短小精良的短音频投放至音频市场,满足车上人群的新的收听需求。
新媒体文艺节目的制造者来自各行各业,其制作的节目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十分贴近观众的现实生活。就目前社会现状来看,年轻人在工作压力的负担下,往往更愿意寻求一种能让自己感到放松的娱乐方式。这给一些新媒体文艺节目的创作者提供了思路和灵感,搞怪、吐槽类节目受到观众的欢迎。传统媒体的广播文艺节目可以利用传统媒体自身的权威性优势,结合新媒体平台上用户的喜好,推陈除夕,制作能够吸引到不同类型受众的广播文艺作品。
研究新媒体时代下,广播文艺节目的创新,就要学会研究新媒体文艺节目的优势。与传统文艺节目相比,新媒体时代下的文艺作品,体现出制作技术更先进、质量更优良的特征。这些节目不仅画面清晰、音响制作精良,同时节目的立意也很深远,十分富有内涵。例如《奇葩说》等作品,一经发布,就受到了用户的喜爱和追捧,获得了一致好评。包容性较强的网络平台,也给大批非专业的媒体人提供了机会,涌现了众多具有才华的文艺工作者。传统广播文艺节目在制作时也要学会采用“用户”思维,以用户需求作为节目创作的出发点,而不是单凭主持人、编辑个人喜好。满足用户,制作精良,锻造IP。
传统的广播文艺节目品种繁多,有戏曲,评书,相声,广播剧,歌曲,影视剧录音剪辑和脱口秀等诸多门类。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以稳健的步伐快步向前,这直接威胁到了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
毫无疑问,在新媒体的强势普及下,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传统媒体受到的不仅威胁和挑战,还有具有前景的发展机遇。新媒体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能够包容形态多元的文艺节目。在第三方支付手段的推广下,也有了新的盈利方式和途径。与传统的广播节目相比,用户获得收听收看文艺节目的方法更多样。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人们甚至可以对文艺节目进行保存下载,以便再次观看。同时,社交平台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备,能够实现文艺节目制作的可视化,为观众和节目制作者提供了交流渠道。目前文艺节目的版权问题广受社会关注,广播电视台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小成本小制作的文艺节目创作者相比,这是其优势。广播电台可以通过与新媒体平台合作,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和价值。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新媒体的崛起为我国的文艺事业注入了一股磅礴的力量,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威胁和挑战,同时也指明了改革创新的方向。广播文艺工作者们应该借新媒体之东风,将全新的高质量的文艺节目奉献给观众,方可在新时代的洪流中稳住阵脚,谋求发展。我们必将看到有一天广播文艺节目借新媒体的平台再一次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剂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