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梅
(河北省唐县川里镇中学,河北 唐县 072359)
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一方面要求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的完全统一,以情导教,另一方面强调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发展。
何为情感取向,笔者认为对于初中生而言,情感取向就是包括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理智审美等方面的情感。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初步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世界观、人生观处于初步建立阶段,但由于其年纪尚小,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不够,加之叛逆心理严重,非常容易冲动,很容易出现情感上的偏差,像国家意识薄弱,以自我为中心等,这些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十分必要的。
人的认知过程就是情感的体验过程,任何的认知过程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情感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积极向上的情感支撑,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反之,学生如果知识单纯被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则会地下,学习起来也事倍功半。正是如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更要多方面的寻求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历史教育的重点内容,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是重中之重,在历史情感教育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起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初中历史教材中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素材,像香港澳门回归、历史上爱国名人等,都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初中历史情感教育中要肩负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审美情趣的责任,对历史本身来讲,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像对专制社会的不满和鞭笞、对爱国志士民族英雄的歌颂、对民族败类的不齿等,这些情感特色都会对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审美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国际合作以及个人之见合作的事件,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国际反法西斯组织的成立,让我们见识到了团结的力量,在历史的情感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将这些带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教育需要教师进项有计划、有目的教学来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自身魅力和历史文化知识对学生产生影响,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影响。初中历史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还能从历史任务上学习到高贵的品质。为此,教师利用历史教材创造出合适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中感受到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学习到抗金名将岳飞的历史故事时,岳飞背刻精忠报国的情景,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重温当时的情景,让学生们感受到岳飞当时那种励志为国尽忠的决心,体会出他那种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又比比如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词时的悲壮。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来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可以说是情感教育的关键。要想搞好情感教育,教师本身必须对历史蕴含情感,即用自己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情感,其最终结果就是教师享受历史教学,学生也爱历史、愿意去学习历史。教师在历史教育中必须又严谨的教学态度,对历史有自己的情感和思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独特魅力。除此之外,教师的语言则是情感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如果能用富含感染力的语言来表达出教学内容,甚至能够做到再现出历史人物的情感、语言等,能够极大程度的触动学生的心灵。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情感教育来讲尤为如此,在初中历史的情感教育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投入到教学中去,通过亲身体验来发现自我、提高自我。历史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在体验情感的基础上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我们需要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保证历史情感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像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的不同,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在多种教学手段中表达出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