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博 陈淑琴
(1.银川市第十五中学,宁夏 银川 750001;2.银川市实验中学,宁夏 银川 750001)
数学学科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建立严密逻辑思维的重要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思维进行学习的基础课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建立学科思维的重要责任。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从简单知识学习,到逐渐接触更加复杂的学科知识系统,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关键。
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往往更容易引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使其拥有较多的发言机会。但在实际课堂情况当中,课堂发言人选比较固定,其他学生或自信不足,或对课堂发言兴趣较低。这使得课堂发言的作用大大降低,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
为改变类似情况,教师可从两方面入手。其一,通过设立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发言之前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针对同样的数学问题,不同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取长补短,逐渐舍弃低效的思考方式,还可以拓宽数学思维视野,进而形成多角度观察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学生完成组内交流后,教师应当鼓励其在小组内选出最佳方案,由提供该方案的学生进行发言,并且同一个小组不能连续指定同一个人选进行发言。通过完善的发言措施,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并鼓励其将自己的思考方式进行分享,锻炼其思维能力以及总结表达能力的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发言提供的反馈,及时对学生在具体问题下的思考方式进行了解。
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呈现出一定的学习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学习能力、思维模式、洞察力等方面。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在尊重学生差异的情况下,对学科知识以及学生进行分层,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进步空间,进而使其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课时学习当中,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层,将发现问题能力较强,知识运用一般的学生分在一层,将数学思维较强,但思维发散能力一般的学生分在另一层。教师在完成一元一次方程的讲解后,令两层学生进行合作,创设一道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生活问题,并进行解答。
在此过程中,学生在从命题到解题的过程中,不仅对一元一次方程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具体体现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同时通过合作,有效吸收了彼此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方法以及解题思路。教师在其讨论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合作意识,进而发现自己对问题思考的不足之处,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内容比较枯燥,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较低,不配合教师相关教学工作,对教师培养其运用正确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一定阻碍。为此,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合理设置知识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立体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例如,在《生活中的轴对称》的课时学习当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轴对称的应用之美,如校徽、品牌标志、古现代建筑等。其后,教师可设置动手操作环节,进行“轴对称作品制作”竞赛,学生可运用轴对称的设计理念进行创作。
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轴对称的生活之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其后围绕轴对称概念,鼓励他们进行作品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反复思考轴对称概念,从而构想作品模型,加深对轴对称概念的认知,其次,通过鼓励创作,教师将轴对称知识概念立体化,向学生展示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改变了其对数学学科的偏见,进而使其对数学知识以及运用有了新的认知,为后续培养工作打下一定的思想基础。最后,通过建立思考、实践、思考的良性循环,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深入探究能力,兼顾对其学习兴趣与学科能力的培养,实现综合教学,全方面强化其对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解题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创造有利数学思维成长的环境。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合理分配课堂任务,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帮助其建立学科自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后,针对课程内容,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综合数学能力,实现多元教学,确保其能全面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