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昆
(重庆市江北区融媒体中心,重庆 400025)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媒体融合已成为不可逆的主流趋势。所谓媒体融合,就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如传统的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并将新闻传给受众。在新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新媒体编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编辑需要对自身岗位进行再定位。分析当前新媒体形式及所需编辑特点,及时调整状态,改正缺点,并融合新媒体所需的编辑特点,提高自身竞争力。
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新媒体编辑岗位的工作需求已悄然发生变化,传统新闻编辑工作常常只需把记者采访资料进行编辑、整合,形成文章通过平台发布出即可。然而,新媒体融合下的编辑有了更多要求。
新媒体编辑所写出的文章代表得是这个社会某个方面的形象,因此一定要客观、公正地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能带有主观情绪。
新媒体编辑要坚持以挖掘事实为职责,不能因个人利益发布虚假信息,某些新闻工作者为了追求阅读量,虚构事实或发布片面新闻,使广大受众只能看到片面的或虚假的新闻,引起广大受众对于这对于某一事件的错误猜测,造成负面影响。某些新闻工作者不认真、不负责的态度,致使当今社会各种真实的信息与虚假的信息掺杂其中,人们只能依靠自身的判断而确定新闻的真实性。但往往会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因此,网络事件频发,只有新闻工作者能够摆正自己态度,客观的去描绘事件,事实才会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传统信息交流的方式为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只需面对大量文字,对文字进行整合与排版,通过平台向外传播新闻,而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的编辑对象也由原来的文字变为现在的图片、文字、视频,语音等信息,工作量也随之增加。新媒体编辑要做到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产生合理的编辑效果。如对学生而言,新闻编辑要着重加入文学常识及好词好句等有关学习的知识,以便学生在观看新闻的同时能够兼顾自己的学业,同时,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还未完善,因此新闻编辑在对学生所要观看的新闻进行编辑时,一定要将自己的政治立场摆明,尽量不触碰政治敏感词,在文中体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可添加图片、文字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年轻人来而言,社会性新闻是年轻人比较关注的,增强社会新闻的趣味性,可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添加在社会性新闻中。而老人经常关注的新闻则是国家时事或医疗保障这方面的民生问题。因此,在对老人所要观看的新闻,进行编辑时要侧重多添加这两方面的内容,同时,由于老人的年龄较大,眼睛或耳朵功能可能有所减弱,而且老人大多不喜欢繁杂的版面,因此,在针对给老人编辑新闻时,要采用简洁的模板,同时添加图片、音频与文字来介绍新闻。针对每一类受众,编辑出不同特点的新闻,真正地为各类受众服务,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中,受众处于被动地位,新闻编辑占据着主导地位。一般来讲,新闻编辑发布了什么样的新闻,广大群体就只能接收到什么样的新闻,没有其他消息来源。因此新闻编辑又称固化的新闻生产者与搬运者。而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各种信息蜂拥而至,此时,传统的新闻模式被打破,出现了以受众为中心的双向传播模式,在强大的互联网支撑下,广大的群众能够接收到满足本身需求的新闻。同时,新闻编辑也可以通过网络向广大受众征求意见与看法,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及所思所想表现出来,新闻编辑将广大人民群众反映的意见整理出来,自己的不足进行改正,同时了解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的信息是什么,新闻编辑会根据广大受众的需求来做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实施新的安排,编辑出人们所感兴趣的新闻。新媒体新闻编辑摆脱了原来的固有模式,成为了新闻编辑的创新者与传播者,新媒体新闻编辑与广大受众二者之间,真正实现了从单向新闻编辑转变为双向互动编辑这一变化。
传统新闻比较单一,内容较少,且多为社会型问题,但种类繁多,因此并不能形成单一的特色,在媒体融合下,虽种类繁多但分类明确,各新闻编辑各司其职,专注于某一领域,服务于特定受众群体,新闻编辑在其领域内潜心研究,做到了专而精的要求。进而实现了某一领域新闻的独特性。新闻编辑为提高新媒体新闻信息的有效性,要将要将其特色化、标签化,新媒体编辑定位中要全面聚焦个性化、差异化的新闻,在面对受众时能够受到更多的欢迎,在竞争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
综上所述,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新媒体新闻编辑虽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但在风险与挑战中,却蕴含着转机,新闻工作者只要能够抓住转机,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与道德水准,同时做到从编辑新闻转变为挖掘事实、从文字编辑转变为多形式编辑、从单向新闻编辑转变为双向互动编辑、从传统新闻生产转变为特色化内容编辑这四方面,就能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新媒体发展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